麻江乡位于双牌县城东南部,东倚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西接塘底乡,南界宁远清水桥镇,北邻茶林乡,全乡辖14个行政村,总人口9703人,总面积81.7平方公里。境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远可追溯到公元前的秦始皇时代,近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之地,日本侵略军在此设立了据点,留下了侵华罪证,是我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为改变麻江的贫穷落后面貌,加快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我们决定借助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全力打造成文化旅游名镇。
一、打造麻江旅游文化名镇的现实条件
麻江虽然地处偏僻边远的崇山峻岭之中,但因其自先秦起即是连接"两广"的重要通道,今亦是1830省道、永连公路、二广高速的必经之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民间传说引人入胜,风俗习惯古老独特,民风民情淳朴善良,旅游景点星罗棋步,对打造旅游文化名镇具有充足的现实条件。
1、交通区位优势明显。麻江是永州南北通道之咽喉,是连接广东、广西之要道,过去地处先秦零(陵)宁(远)故道途中,现是我县双红公路连接二广高速的重要通道,是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区大门的出入口;永连公路并1830省道贯穿全境,二广高速通过腹地,即将开工的二广高速双牌连接线也从中而过,是我县、我市乃至全省、全国大交通网络中的重要一环,其交通条件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在各县(区)乡镇中独占鳌头。
2、借势发展条件充足。麻江乡北偎秀丽的佛教圣地阳明山,南临巍峨的舜葬之地九嶷山,一肩挑得两座名山。近年来,在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精心打造和全力推介下,这两大名山已走出深闺,逐渐被世人认识并关注。特别是我县的阳明山,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保护性开发和强力宣传推介下,知名度和美誉度在海内外与日俱增,品牌效应正在突显,而它的山门就建在麻江北端的的瑶族古塞--白水岭村。我乡可借助这两大名山的发展机遇和品牌带动效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实现打造旅游文化名镇的目标。
3、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丰富。麻江拥有宝贵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红军长征和抗击日寇侵略。当年,红六军团的万余名将士沿秦驰古道进入麻江境内,原本想经零陵渡过湘江跟贺龙会师,因国民党的数十万大军紧紧围追阻截,红六军团不得已折向阳明山,突出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去了广西;1944年日本侵略军来到麻江境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窑池难诉,民间留传着很多民众抗日故事!如果通过挖掘、整理、修复、保护红色旅游资源,开辟建立抗日受国教育主义基地,充分利用这两大资源优势,同时利用打包宣传、招商引资、开发利用等方法进行科学运作,在保护中得以开发利用,一定会极大地丰富双牌旅游文化资源,大力推动我县的红色旅游发展。
一是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火种。1934年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由任弼时、肖克、王震等率领的红六军团按照中央军委训令,从江西遂川横石突围西征,至新田、宁远沿秦驰古道于该年的8月22(农历七月十三日)到达麻江的响鼓岭。红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在麻江境内沿途宣传发动工农起来革命,在麻江村街休息时帮百姓打扫卫生、挑水、做宣传发动工作,在多处墙壁上写下了"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的标语,同时还在麻江村街后面的小山包处决了从桂阳抓来的3个大土豪,使群众很受感动,贫苦农民李安荣主动给红军带路,红军亲切地送给了他3个银毫子作辛苦费和一条毛巾作纪念;在白水岭,红军队伍吓死了国民党零陵县第三区区长蒋联友,击溃了国民党的伪保安部队。红军精神将代代相传,麻江至今广为流传着许多红军的美谈,保留着红军井和红军亭等名胜古迹。
二是荷叶塘村警钟长鸣不忘国耻。荷叶塘村位于麻江乡的南部,与宁远交界。在该村,至今还完好地保留了当年日本侵略军的累累罪行,如1944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军在这里修建的由了望所和防御工事组成的哨所,由两座碉堡和数百米长的战壕构成的驻点,还有被日寇侵略军烧毁而残留下来的民居群和双牌最大的国耻残杀地--当年被日寇侵略军杀害的40多名百姓一起埋葬的大坟墓以及群众从山坡上挖出来的大量子弹壳、弹夹和头盔等物品。
4、民俗文化悠久独特。麻江乡的全体村民,至今仍然盛行着古老浓郁而又独特的民俗习惯。一是他们在每年的农历六月初六过"半年节",相传这是源于西汉初时汉高祖刘邦被楚霸王项羽追击,来到境内的大麻江村街,下令众百姓陪他过了一个大年,因这个"年"正处在一年之中的一半,众百姓故名为"半年节",后来刘邦反败为胜,终于在垓下大破项羽,坐上了西汉皇帝宝座,从此麻江"过半年"吃流水席的习俗也就一直在这一带百姓中广为流传,至今依然盛行。二是东汉初的刘秀起事于麻江接壤的宁远舂陵,跟这里自然有着紧密的联系,又刘秀之兄刘縯在境内的香炉山修道成仙,因祈雨极灵,方圆上百里的人们都来求雨,有祈必应,因而被人们广泛尊称为"小老爷",从古伊始,每年的农历九月十五日这一天,方圆百里上千的人们在马头寺抬起"大老爷"、"小老爷"塑像,一路鸣锣敲鼓去到塘底的麻滩跟"麻姑娘娘"会面,其场面既盛大又热烈,直到解放后破除迷信而被禁止,至今在香炉山上还留有昔日宁远邑令曾钰的祈雨诗碑。三是民风古朴,麻江大多是十名九姓人家,但待人热情到"过门为客"的程度,且好酒,凡来人必喝酒,即使是在大集体那个时候大家都很贫穷,但有客至,就是借也必须喝酒,名曰"无酒不成礼";这里自古传下来许多美味,如"六月冻蛋"、腊肉、霉豆腐、酒糟肉、鲊鱼、麦子酱等等;这里的群众每年要过很多个气氛浓厚的农历节日,如正月元宵节、二月粘鸟节、三月清明节、四月初八牛生日、五月端午节、六月六过半年、尝新、七月半鬼节、八月中秋节、九月仲阳节、十二月的送灶王姑娘节、春节等等;还有白水岭的瑶族村,瑶族风习浓郁,跟汉族大不一样,他们在农事下种、收割时,都保持着瑶家祭天拜地的活动仪式。
5、名胜古迹神奇众多。麻江的历史古老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有先秦时的秦驰古道,西汉的汉皇殿、汉高祖斩白蛇、天井岩,东汉的古战场、香炉山求雨台、三仙寺,唐朝的长宫寺,宋时的仙人赶羊,还有现代的红军井、红军亭在内的11.7公里长征路,日本侵略军所犯下的罪行等等。
二、打造麻江旅游文化名镇的现实意义
打造麻江旅游文化名镇,对于改变麻江贫穷落后面貌,为麻江实现跨越式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对于丰富充实阳明山大旅游圈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阳明山品牌影响力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对于带动麻江、茶林、阳明山乃至整个双牌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增长点,可谓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1、为麻江乡跨越发展增添新途径。麻江长期以来处于一种闭塞落后的状态,传统农业一直是当地的主要产业,经济社会发展缓慢。永连公路开通后,麻江的经济社会面貌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积贫积弱的状态还没有根本改变,后发赶超的要求十分迫切。在发展模式上,麻江发展农业优势不明显,发展工业特色不突出,而发展旅游文化产业不失为麻江摆脱落后局面实现后发赶超的新途径、好途径。通过打造旅游文化名镇、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全面整合麻江的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农林特产资源,变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变发展潜能为现实生产力,推动整个麻江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为阳明山旅游兴旺增添新源泉。麻江位于阳明山西麓,原本属于阳明山范畴。打造麻江旅游文化名镇,不仅为阳明山制作了一扇精美的门楣,使麻江的历史民族文化景点和茶林、阳明山数万亩原生态杜鹃花海连成一片,而且将麻江的红、奇、古、战四大旅游元素注入,使阳明山的旅游范畴更为扩大,旅游内容更为充实,旅游文化更加深厚,旅游品牌更为响亮。因此,通过开发麻江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阳明山大旅游圈,完全可以产生1加1大于2的规模效应,在很大程度上克服阳明山旅游季节性太强的先天不足,真正使其一年四季游客如织,人气鼎盛,达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效果。
3、为双牌县对外开放增添新窗口。随着"二广"高速和"二广"高速双牌连接线的开工建设,麻江将由以前的边缘山乡演变成现在的交通枢纽重镇,人流、车流、物资流将大为增加,从南往北途经此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麻江,在某种意义上说,麻江的经济社会面貌代表了双牌的发展状况和整体形象,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双牌承接产业转移的桥头堡、扩大对外开放的排头兵。因此,打造麻江旅游文化名镇,充分展示双牌的良好形象,对于我县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打造旅游文化名镇的设想和建议
打造麻江旅游文化名镇意义重大,开发建设的周期长,包含的内容多,牵涉到规划设计、发掘整理、修复保护、宣传推介、开发利用等等一系列工作,需要科学谋划,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有序推进。为此,我们提出以下设想和建议,供领导参考。
1、整合力量,加强领导。由县委、县政府从"两办"、宣传、旅游、文化、阳明山管理局、麻江乡政府、茶林乡政府等部门单位抽调相关负责人成立领导小组,由一名县委常委或副县长任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负责对规划、开发、建设工作实行统一的组织领导,整合我县宣传、旅游、文化、财政以及旅游文化产业项目管理部门的优势力量,对麻江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修复、保护、立项、宣传、招商、开发和建设,达到恢复中保护,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产生效益的目标。
2、创造条件,并乡建镇。麻江和茶林源远流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乡一岭之隔,同在巍峨秀美的阳明山西麓,同在县境东面方向,同在境内的这一段秦驰古道;因为汉高祖刘邦在白水岭的斩白蛇,蛇头落在麻江境内,蛇身滚在茶林(故该乡原名身落垌),因此白水岭南北的半山腰上各涌流出来一股清泉,民间自古就有"麻江茶林一个理,吃用都是一岭水";建立人民公社初期,麻江、茶林曾为一个公社,名为"闪电人民公社";茶林至今同麻江一样盛行农历六月初六过半年。综上原因,建议撤消现在的麻江、茶林两乡,合并建立成一个汉皇镇,复原悠久的历史文化,提升文化底蕴和文化品位,提高双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逐步进行。一是以阳明山门楼为中心的古瑶新村,重点突出旅游商业街、汉皇宾馆、皇家休闲山庄、新型民居四个部分。二是两点一线的红色之旅,以荷叶塘村和白水岭村为两端,以30多公里的长征路为中线构成两点一线的红色之旅。三是以农历六月初六过半年节吃流水席、古瑶风俗等为重点,进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开发。四是以汉皇殿、香炉山、长宫寺、三仙庙、象王庙、秦驰古道、天井岩、红军井、红军亭等为重点的名胜古迹,进行保护开发。
4、抓住重点,突出特色。主要是突出红、奇、古、战四大特色,一是红。创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之旅,包括红军井、红军亭在内的长征路,荷叶塘村的"不忘国耻、警钟长鸣"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奇。经久不衰的半年节,白水岭古瑶民俗风情,香炉山的求雨台坊,长宫寺和三仙庙,汉高祖斩白蛇等等。三是古。古老的象王庙、长宫寺、二仙庙,源远流长的半年节,汉皇殿,秦驰古道等。四是战。麻江其地势易守难攻,南面的响鼓岭,北面的白水岭,都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隘口,自古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如汉高祖与项羽的古战场遗址,清末民初各路农民武装必争之地,红六军团当年进军湘中的重要关隘。
5、分步建设,滚动开发。建设旅游文化名镇是一个较长时间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坚持突出重点、有先有后、分步推进、滚动开发的原则。一是抓好两个规划,即旅游文化名镇建设的总体布局规划,白水岭古瑶新村招商开发规划。两个规划都要形成吸引人们眼球的精美图片立于永连公路显眼处,强化宣传效果,大力开展古瑶新村开发建设的招商引资工作。二是突破"红"的建设开发,着力打造"两点一线"的红色教育基地,全力挖掘、整理、搜集"两点一线"关于抗日和红军长征的史实资料,制定修复、保护、开发的详细规划,积极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立项建设省、市、县红色教育基地,努力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三是古瑶新村的开发建设,在做好开发建设详规的基础上,利用阳明山大门的优势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民营资金进行开发建设。四是以科学的理念,引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并在挖掘保护的基础上,不断地丰富其内容,增强爱党爱国、拥护改革开放、热爱美好生活等积极健康的内涵,在保护中不断发扬光大。五是稳步推进名胜古迹的修复建设和开发利用,对汉皇殿、秦驰古道、香炉山求雨台坊、长宫寺等许多名胜古迹,要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资分步推进。(作者系麻江乡党委书记)
作者:张军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