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市场下行压力加大,但我县消费总量还是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08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比2007年增长23%,2009年1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0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均创造了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历史最高水平。面对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的喜人形势,但也应看到,我县消费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问题,制约着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如不积极应对,将成为制约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大瓶颈。
一、目前我县消费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1、消费总量增幅相对较低。近年来我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比例较往年是高的,但与兄弟县区比较,由于以前经济基础薄,消费总额基数小,导致我县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在全市所占比例偏低,人均县内消费量在北五县区中是最小的。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0.44亿元,同比增长23.5%,我县所占比例为1.75%,增幅比例与全市相比低0.5个百分点。人均县内消费额为1981元,与冷水滩、零陵、东安、祁阳相比分别低5558元、3491元、1077元、269元。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理应对我县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拉动作用,但由于我县人均县内消费量和县内消费总量均偏低,对我县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很不明显。
2、居民县外消费现象明显。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县居民在周边县区购物消费的人数较多,消费量也较大,主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汽车、房产、高档服装、化妆品等高端消费、大宗消费、休闲消费领域比较突出,如资金比较雄厚的居民在外地购房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到2008年底止,我县在零陵、冷水滩购房置业已达500户,按户均10万元开销计算,消费金额总数就达5000万元之多。另一方面部分边远乡镇居民前往邻近县区购物消费现象比较突出,如江村、理家坪居民往道县购物,平福头、茶林、阳明山居民则往零陵购物、麻江居民往宁远购物。因此,我县近年来城镇居民消费能力有一定提高,居民消费总额增幅也不少,但由于相当大的一部分消费资金流向周边县区,销减了我县应有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量。
3、农村消费增长滞后于城市消费。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看,城乡市场消费额增幅差距较大。2007-2008年,城市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3.5%,而乡镇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8%,农村比城市年均低7.7个百分点。从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看,农村居民明显落后于县城居民。而我县农村居民是县城居民的3倍,农村消费增长缓慢影响了全县整个消费量的增长速度。
4、居民消费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近三年来,我县GDP年均增长15.2%(按可比价格计算),而居民消费总量年均增长13%,后者比前者年均慢2.2个百分点。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年均仅增长11.7%,与GDP年均增速相差了3.5百分点。不仅居民消费总量增速缓慢,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速度也慢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消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县商业经济的发展。
二、影响我县消费增长的成因
1、县城集聚效应不明显。作为一个县,县城不仅是县域内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还往往是经济中心、商业中心。但我县县城的商业功能作用不强,积聚效应不明显,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交通不顺畅。目前我县境内交通路网很不完善,公路等级低,加之山高路远,造成交通不畅,尤其是边远乡镇与县城之间的人员物资运输不方便、不快捷、成本高。其次是县城规模小。目前,我县老城区与道县、宁远、零陵等周边地区县城相比规模偏小,规模效应被弱化,商品种类的可比性低,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强。由于交通不便和县城规模的制约,县城的集聚功能不强,对乡镇、尤其对江村、理家坪、茶林、麻江等边远乡镇的经济吸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地方居民自然而然顺车顺道前往就近县区消费,致使大量消费资金流向县外。
2、县内自供商品比例低。我县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工业基础也较薄弱,县内农业和工业能提供的商品品种不丰富,数量也难成规模,在市场竞争中难占优势。居民绝大部分消费品从外地购进,商品的流通成本增加,从而价格与周边县区比相对要高。以我县的生猪屠宰为例,尽管我县生猪出栏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本地规模养殖大户少,喂养成本高,县城定点屠宰场70%的生猪是舍近求远从零陵、祁阳等地购进,增加运输成本后,本地市场上的猪肉批发价平均比零陵、冷水滩高0.8-1.0元/公斤,零售价也高出1.0元/公斤。
3、商业网点建设相对滞后。我县的商业网点规划与建设近几年来有一定的进展,但与消费需求仍有不小差距。主要大型营销网点缺乏,龙头带动作用不凸显。零陵有商业城、冷水滩有家家福、心连心等,充当起了当地营销业的领头雁。而我县只有信佳超市才有点样子,但其规模、档次、销售总额与周边县区的大型超市相比相形见绌。大型商业网点缺失,乡镇一级连锁销售网点无法建立,导致农村销售市场商品种类、数量、规模、档次、服务等都不能满足全县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扩大县内消费的建议与对策
消费需求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与否的主要指标,也是拉动本地区经济增长的一支主要力量。要把扩大县内消费需求当成促进我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来对待,多措并举,全力破除制约消费增长的瓶颈,使我县消费迈入持续增长的快车道。
1、加大交通投入,构建快捷畅达的交通网络。在当前,改善我县交通条件,对于促进县域经济一体化,提高县城的集聚效应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要加快推进二广高速连接线建设,构筑连接县域东西的大动脉。积极推动207国道改造,拉近县城与中心城区的空间距离。大力推进乡、村两级的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构建以县城为中心、覆盖全县的快捷便利交通网络。通过改善交通来切实增强县城的经济集聚功能,吸附边远乡镇的消费资金流向县城;通过改善交通来推进人流、物流的大提速,促进商贸的大发展,实现消费总量的大增加。
2、促进居民增收,夯实拉动消费需求的基础。消费拉而难动的根本症结在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确实有限,民众消费的实力不足。因此,要扩大消费、首先必须确保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1)着力增加农民收入。我县农村人口约占全县人口的80%,这既是我县最大的消费群体,又包涵了我县最大的低收入群体,从整体上提高农民收入,对于增加全县消费总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从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入手,积极拓宽增收渠道。一是通过发展产业增加农民收入。要用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有关部门要指导农民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扩大种植、养殖规模,扶持一批种植、养殖专业户,培养一批致富能手,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通过基地带动促进广大农民参与生产,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与此同时要不断完善和搞活农村市场,开拓农产品销售渠道,切实解决农产品流通不畅,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二是通过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跳出农村就是种地种田的旧思维定势,不仅要在特色农产品种植、禽畜养殖、山林经营等方面积极作为,还要依托本地优势,结合自身实际,在第二、三产业开拓创业,围绕农产品搞加工,搞活流通跑运输,利用山水资源搞农家乐,尽可能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货尽其流,通过多元化经营增加收入。三是通过推动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2008年,全国农民工劳务收入已占农民纯收入的40%,从我县的情况来看,农村劳务收入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也非同小可。要通过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免费职业介绍、组织规模劳务输出来增强我县农民工就业实力,扩大就业量,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2)积极促进城镇居民就业。目前,我县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收入所占的比例高达80%以上,就业对家庭收入影响巨大。因此,要着力改善就业环境,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千方百计促进城镇居民尤其是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加大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在谈的再生纸、电子产品、生物制药、欣远大竹海等项目早日落户。争取引进几家劳动密集型的规模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引导和扶持失业人员积极创业,开设零售、饮食、维修等各种店铺,创办五金加工、装修、家具、针织等各类小作坊,小企业,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拓宽就业领域,在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环卫保洁等领域积极开发岗位,帮助那些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的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要努力形成一种通过就业促进消费,通过消费带动就业的良性局面。
(3)切实落实惠民利民政策。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投入巨资改善各项民计民生事业的有利时机,抓紧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要按人平100元的标准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积极实施城乡低保扩面工程,增强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要加大工作力度,继续做好家电下乡工作,在让利与民的同时,推动农村消费量的增加。不折不扣落实种粮直补、退耕还林,移民后扶等政策,大力推进安居工程建设,通过惠民政策的落实,让民众有更多地钱用于消费。
3、改善消费环境、充分激发消费潜力。一是优化市场运行环境。有关职能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尤其要加强对食品、药品等事关消费者生命健康商品的监管。整顿市场秩序,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使消费者放心购买,安心消费;规范市场行为,坚决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市场交易的公正公平。二是创造便捷诚信的消费方式。通过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消费信贷,鼓励消费者通过信贷消费超前实现潜在购买力,促进消费升级。要发挥消费信贷对普通大众家庭的支持力度,重点使住房、汽车等消费热点大众化;尽可能地增加经济型住房(包括廉租房)的供给,激发中低收入阶层对住房的购买欲望。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府对社保的投入力度,促进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基本保障制度由城市向农村延伸,由县直单位向企业和居民延伸,扩大覆盖面,消除百姓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增加当期消费。四是构建畅达便利的营销网络。加快商业网点建设,以"县城北扩"为契机,在县城合理布局城市商业中心,形成能够带动消费升级和创造城市商业氛围的消费中心。同时,要开拓农村消费品市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投资农村商业设施建设,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向乡镇延伸经营网点,采取直营连锁和特许经营等方式改造提升农村集贸市场和代销店,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2009年,我县要继续做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加盟店建设,解决农民消费不方便、不安全、不经济的问题,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减少流通环节损耗,推动农村流通业的大发展。
4、发展旅游产业,突出旅游对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旅游业对应的是服务类的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拉动的作用更为明显和直接。因此,"旺旅游"作为我县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消费的重大举措,必须要落实好。要高起点谋划阳明山旅游,抓紧举办好万寿寺开光大典与第三届"和"文化旅游节,加快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把阳明山打造成双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核心文化品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尽快融入永州、郴州、桂林大旅游圈。此外,要结合县城北扩,包装好潇水湖、浮州岛、青龙洞沿线景点,让没有时间上阳明山的游客通过对这一旅游线路的游览也能领略到双牌独特的山水景观。加强生态风景林建设,重点突出公路主干道、潇水河两岸的生态绿化工程,重塑万重山千层绿的森林景观。加快发展旅游区、县城近郊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尽快凸显永州中心城市"后花园"效应。要通过旅游的发展提升人气、商机,扩大消费市场,增加消费总量。
[作者系双牌双牌县商务局局长]
作者:王刚军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