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借鉴三地经验 加快园区发展

作者:蒋明文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4:49
—分享—

  今年7-12月,我受县委、县政府的指派分别赴上海、广东、深圳三地挂职锻炼和考察学习,先后重点考察了上海朱泾工业园、深圳大工业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三个工业园区规模宏大、设施齐全、落户企业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考察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不论是上海朱泾工业园、深圳大工业区,还是清远高新技术开发区,历年来都在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都在大上项目,快建载体,增强实力;都在鼓励创新创优,推动全民招商,加快产业承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济腾飞的奇迹。通过考察学习,既学到了经验,也找到了差距,既增强了我们加快园区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紧迫感,更坚定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早日实现"富民强县"的决心和信心。

  一、朱泾、深圳、清远三地园区建设的启示

  (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工业园区设立的动力源。

  上海朱泾工业园、深圳大工业园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能实现超常规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思想上有超常规的解放,在实践上有超常规的创造,归纳起来就是一个"敢"字,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敢为人先,大胆尝试,尤其是敢于突破一切思想禁区"干、创、闯",抢抓机遇求发展。深圳大工业区设立时间比较早。当时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大量劳动密集型和初级产业需要转移,深圳大工业区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以低廉的成本优势吸引了大量海外企业前来安家落户,并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发展壮大。至今,深圳大工业区规划建设面积达172平方公里,区内工业产值、利税贡献率占全市工业的60%以上。朱泾工业园则是在上海着力打造以金融业为标志,以第三产业为重点的现代国际大都市背景下,为承接大量从市区转移的工业企业而设立的,同时也利用上海品牌吸附全国各地甚至海外企业前来投资创业,并取得长足发展,目前,上海朱泾工业园占地10平方公里,落户园区的企业达到2600多家,年交税7.8亿元,占全镇财政收入的84%。清远则抢抓深圳、东莞等广东沿海地区产业升级换代,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大批企业需转移搬迁这一机遇,利用靠近东莞、深圳这一地缘优势,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力承接沿海企业转移,经过几年努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体规划面积达110平方公里,可开发建设面积30多平方公里,其发展之快,被《人民日报》总结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清远现象"。上述工业园区的创建都是当地政府审时度势、抢抓发展机遇的结果,更是当地人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的结果。

  (二)精心规划、科学布局是工业园区建设的奠基石。

  建设工业园区的目的在于集中一个区域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打造一个有效载体,为招商引资、产业承接提供一个理想的发展平台。三个工业园都是从这一立足点出发,按照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种功能要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发挥集聚、品牌效应;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市化水平等"三个有利于"进行精心规划、科学布局。在空间布局上,将园区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机结合,使之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产业布局上,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结合,找准自己的路子,重点突出特色产业,以便产业优势的培育和区域特色经济的形成。在发展定位上,避免盲目扩大园区规模,重数量,不重质量,避免园区产业低水平重复设置、没有特色、缺乏竞争优势。同时,还加强园内产业关联度,强化互补性,形成产业链,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和关联效应。如上海朱泾工业园分南、北两区,南区靠近上海市区,产业布局以食品、医药、服装制造为主;北区靠近浙江,产业布局以不锈钢冶炼、不锈钢制品、机械制造、电子产品加工为主。深圳大工业区根据自己接近东南亚,毗邻港澳的地理位置,布局以电子加工、服装制造、生物制药等出口产业为主。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根据自己接近广州、深圳的特点,选择布局以广州本田等汽车零配件和塑胶制品模具制造为主。科学的规划、合理的布局是他们得以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

  (三)强化服务、创优环境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助跑器。

  上海朱泾工业园、深圳大工业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所以能吸引成千上万家企业落户园区,除优越的区位优势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在优化环境上不惜代价,不遗余力。首先是在用地、用电、用水、税费等多方面出台了十分优惠的政策。如上海朱泾工业园对园区内企业当年上缴的各项正税(增值税、营业税、所得税)当地财政享有部分,60%返还给企业用于扩大再生产;行政性规费基本免收。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投资者在规划允许范围内使用土地,征地费用除上缴国家和省里的以外,本级财政征收的有偿使用费全部返还给企业;园区内标准厂房也采取最高限价(比正常市场价低60%)的方式优惠提供给投资商使用。其次就是全方位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从入园审批立项、注册登记、产品出口报关到安全生产、企业用工等,均实行"一票制"、"一站式"、"全程代理"等"零距离"服务,创造出一种企业只需一心一意搞生产、聚精会神忙经营的环境氛围。其三就是把园区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园区建设中,完善各种城市功能配套设施,建立一批具备社区服务功能的学校、银行、海关、宾馆、商店、公园、医院等公共机构,协调发展科、教、文、卫、体各项社会事业,真正把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区,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舒适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深圳大工业区经过近20年的反复调整、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园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相结合、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成功范例。

  二、对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这三个工业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县情和工业园区的发展实际,科学谋划,灵活运用,以加快推进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步伐。

  (一)科学确定园区发展方向。工业园区只有科学的把握自身定位,才能有长远高效的发展。我县工业园在战略定位上要突出三大目标。一是着力打造"和谐园区"。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理念指导推进园区建设,严格产业准入标准,产业发展上主要选择无污染、发展潜力大、对财政和就业贡献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大的产业;企业入园要突出"安商"与"安民"同步推进,努力营造企业与园区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着力打造"创新园区"。从解放思想入手,坚持把创新作为园区发展的动力,突出园区发展的思路创新、园区管理的体制创新、工作的方法创新和企业的技术创新,尤其在园区发展上,要拓宽思路,创新方式,实现园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三是着力打造"效能园区"。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保姆式"的优质服务,简化各种手续,提高服务效率,让园区企业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快。

  (二)合理调整园区布局。我县的工业园成立较早,发展速度却很慢,到目前为止仍不足3平方公里,加之建设的标准不高,功能不尽齐全,已很不适应当前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需要。当务之急是要科学调整布局,将原城北工业小区扩大规划为"一园三区",即以南岭民爆、东阳电子等现有企业为依托的城北高科技工业园,依赖原城北工业小区的发展基础,着重集聚竹木精深加工、电子加工、食品、医药等产业;以双电化工、九星化工、双牌铝厂为依托的双牌电站(明珠)配套工业区,依赖双牌电站丰富的电力资源,着重集聚高能耗、低污染产业;以鸿达冶炼、合丰冶炼为依托的尚仁里冶炼化工区,依赖尚仁里工业企业分布少、居民分散、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着重集聚冶炼化工产业;以富宁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凯丰活性炭有限公司为依托的五里牌有色金属加工区,依赖即将建成的潇水三级电站充足的电力资源,着重集聚有色金属加工产业链。

  (三)把园区建设与城北新区建设相融合。实践证明,单纯的"就工业建设小区,就小区建设园区",明显缺乏生命力和发展后劲。学习深圳大工业区的经验,将工业园区建设和城北新区建设有机结合、融为一体。通过城北新区的建设,为工业园区提供更完善的功能配套,更便利的服务,更优良的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工业园区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在2008年度投入4000余万元,征地2100余亩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再增加投入5000万元,新征工业用地2000亩,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将工业园区用地与城建用地统一调配。加强规划,将城北新区规划与工业园区规划有机结合;加快城北新区路网、医院、学校、安置区、商贸区等项目的建设,为园区企业老板、员工提供功能完善、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在配置城北新区的各种功能要素和发展各种社会事业时充分考虑园区的需求,将园区员工纳入城镇居民保障体系。同时园区建设要主动配合、对接城北新区建设,最大限度的利用好城市的各项功能要素,为城市发展提供最大程度的活力源泉,增强城市的人气、商机,使工业园区建设与城北新区城市建设达到功能互补、协调发展。

  (四)着力创优园区发展环境。加大园区硬件设施建设力度。按照省级工业园的标准和要求,对我县工业园区的水、电、路、讯等基础配套设施进行高标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进一步完善配套服务,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每个功能要素的作用。2009年,争取投资1.2亿元,拉通园区"三纵四横"6.6公里路网建设,建设标准化厂房2-4万m2,同时,高标准配套建设好给排水管网及供电、通讯网络。拓宽思路建设园区,可采用民间资本入股、私人出资、"引凤筑巢"、"筑巢引凤"等多种方式建设园区。创新思维完善园区的软件设施。一要在出台优惠政策上用心思。在税费收取上,继续实行放水养鱼策略,对于可收可不收的一律不收,对于国家明确要求的,按最低标准收取。二要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工夫。强化服务意识,变坐等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对企业施行"保姆式"的全程代理服务。争取设立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为企业提供专门服务,破解融资难题。要简化各种手续,在条件成熟时,政务中心部分窗口可移驻园区。三要在维护客商权益上花力气。通过规范行政行为,实行职能部门入园检查审批登记制和收费罚款一卡制,制止部门"三乱";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阻工挠工,强买强卖,强拉强运、欺行霸市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良好的建设和施工环境。

  (五)强势扩张园区规模。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大力招商引资。要充分利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经营成本高、产业面临升级换代、大量企业迫切需要另寻发展空间这一历史性机遇,顺势而为,彰显洼地效应,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在深圳、东莞等地设立招商窗口,搜集招商信息,把握招商动态,出谋招商策略。要创新思路,采取以商招商、与开发商合作招商、小分队招商、发动民间资本建设标准厂房招商、与产业转出地政府、个人合作招商等方式,争取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力争在谈的再生纸、生物制药,欣远大竹海等项目落户园区,使园区新增规模企业达到5家以上,工业产值增加5亿元以上。通过技改扩能,将现有企业做大做强。要继续扶持双牌铝厂、硅锰合金等一批高耗能企业技改节能,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双牌铝厂产值3亿元以上;要积极推动华兴竹木、大自然木业、东和钜森等一批竹木加工企业优化组合,打造一个产业链条完整、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精、深竹木加工产业集群。要切实帮助东阳电子、活性炭、凯美化工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生产总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抗市场风险能力。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南岭化工厂目前生产规模稳居全国民爆前三强,要在继续支持南岭民爆打造"民爆旗舰"、实现产值过5亿元的基础上,围绕这一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再生纸、烟花爆竹等一批上游和下游项目,争取形成一个以南岭民爆为核心、以化工为主体的规模产业集群。

 

[作者系双牌县工业园管委会主任]

作者:蒋明文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