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秀美阳明

作者:廖文彪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9:00
—分享—

奇山奇水奇景,名花名树珍禽,
源远流长佛教,巍峨秀美阳明。

  灵山秀水,和美阳明。阳明山不仅是一块源远流长的佛教圣地,更是一座巍峨秀美的古老名山,还是一片花的世界,春夏是漫山遍岭的杜鹃花,秋末是“霜叶红似二月花”,花草茂密,其景之美,无以言喻。昔《宁远县志》记载:“阳明山,名山也。荒蟠百里,云峦岝崿,烟岫玲滢,霜紫雨青,浓妍淡韵,绝顶秀峰,祖师道场在焉。”这里于1958年建立国营林场,1982年为湖南省重点自然保护区,1992年为国家森林公园,2009年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它集神秘、原始、奇险于一身,聚佳木修竹、奇峰怪石、云天雾海、流泉飞瀑、冬暖夏凉、佛教文化、古迹胜景于一体,其古、奇、灵、秀,被称之为“灵山福地”。

  人间四月芳菲尽,阳明杜鹃始盛开。在阳明山上有一块野生杜鹃花海,从海拔1300多米至1624.8米,自阳和山到主峰望佛台顶,几山几岭延绵数公里成块状连片分布、面积达10万余亩,花种中有云锦杜鹃、紫花杜鹃、鹿角杜鹃、映山红等28类,被中南林业大学命名为阳明山杜鹃。这片花树整齐有序,好似经过了人工修剪一般高矮,平时犹如铺开的一块偌大绿色地毯,每年的4月底至5月上旬开放,花从白色开始,紫色、淡红、大红依此开来,姹紫嫣红中蜂飞蝶舞,照红了这爿天,映红了这爿地,绚丽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杜鹃红”,于2006年4月载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有一首《阳明山》诗云:

观音慧眼识阳明,玉帝天灯照翠峦,
杜鹃花海天下秀,七祖佛光结尘缘。

  在这一片花海中有一座天门山,天门山有一个二天门,二天门有一尊高大的岩石叫“山盟石”,山盟石象是一对紧紧拥抱在一起的男女,顶上是两个相依相偎的头颅,岩石上至今依稀可见“日月为盟山为证,石烂花枯情不移”字样。2006年4月的“首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100对新婚和99对铜婚、银婚、金婚夫妇携手阳明,在此石前“携子之手,与子偕老”盟誓;2007年4月的“第二届中国·阳明山‘和’文化旅游节”,这里的“山盟”与海南的“海誓”结盟而传为佳话,跟台湾的阳明山结成兄弟山而友好往来。

  这尊山盟石,在当地民间流传下来了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

  相传在大禹治水时,永州之野是一片海域,水中有一青一黄两条蛟龙嬉耍而造成连年水灾,致使“百姓饥啼于山埠(《永州府志》载)”。禹见了大怒,即锁二龙囚禁于一座移来的秃岭石山下,但闻“轰隆隆——”一阵天崩地裂,这片海域顿时成了隆起在“零祁盆地”与“道郴盆地”之间的连绵大山。禹本要打杀了俩龙,无奈它们苦苦哀求而起了慈悲之心,即下令二龙游出了潇水河,然后让它们入海,留下了今在双牌县城北和尚岭的青龙洞(明朝《徐霞客游记》有载)和阳明山上的禹龙岌、龙潭海口、大黄江源(唐朝柳宗元《游黄溪记》源头)等址。到后来,观音菩萨见了这座“二龙戏珠”的宝山后,招来云雾仙子把这座大山云封雾罩了起来。又后来,有地仙郑一郎、郑二郎兄弟两个,因几次三番闯不进这云雾里面去,就烧香三叩九拜天地,玉皇大帝要观音菩萨撤去了云封雾罩,又下令每天的太阳光必须最早照耀在这座山上,于是“山顶五更先见日”,故名曰阳明山。昔《永州府志》载:“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者,阳明山也,”又《大清一统志》云:“阳明山山最高,朝阳甫出而山已明,”——诠释了这座山名。

  当时观音菩萨掐指一算,这座“二龙戏珠”的宝山注定要出凡人一男一女的一佛一仙,如今时机已到,入仙不易,而从佛最难,况又是人间娘生父母养的肉体凡胎,于是就安排花神派了一个百花仙女和一个杜鹃童子来到山上,布下了这一片杜鹃花海。谁知,这百花仙女和杜鹃童子竟然贪恋凡间的自由美好而结为夫妻,被花神把他们变成了这一尊大岩石。素以慈悲为怀的观音菩萨见了,认为花神做的太过份,就让这一对小冤家同时投胎于凡间为人,后来他们相亲相爱,终在海南的天涯海角结为夫妻,这就是阳明山里的杜鹃姑娘和零陵古城的蒋珩。据1986年的《零陵要鉴》和湖南科技学院胡宗健教授的《永州名人》记载:“蒋珩,西晋泉陵人。初仕吴,为始兴郡太守,广州都督,后率名流投奔晋朝。”后来,蒋珩见世事纷争,各路英雄纷纷逞强斗勇,你死我活,此起彼伏,世态混乱,生活很不安宁,就辞职和夫人杜鹃带了孩子及家人回到阳明山,过着日出而做、日落而栖的自由自在日子,后来双双享寿百年,无疾而终。但他们原本不是凡人,于是观音菩萨又再次把他们先后投放到人间,杜鹃就是后来在阳明山上的歇马庵“烧丹炼汞”、广招弟子、“白日飞升”的妙竹公主,蒋珩就是后来历尽磨难、默领佛教六祖宗旨、在阳明山上的“七祖菩萨”郑秀峰禅师,从此让阳明山成为一块“名山千古仰,活佛万家朝”的佛教圣地。

  阳明山巍峨,其万山迴抱,独耸千寻,怪石嶙峋,高插云表,如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湘南与湘中之间,古人有“万岭绕重重,阳明第一峰”、“万丈危峰插紫霄,天门断处架仙桥”、“双峰秀插碧云端,万仞岩峣小众峦”等句;又九嶷、阳明、衡岳3山在一条线上,阳明山居其中,形“山”字,为最高,故“气吞(九)疑(衡)岳压层层”。 阳明山地域辽阔,纵横百里,层峦叠峰,沟壑重叠,地形复杂,有大小山峰161座(《灵山福地》语)。昔《永州府志》云:“阳明山,零陵之东,舂陵以西北,有山最高,属黄溪之源。有银沙十里,鸟道盘折,上与天齐,其麓险峻,几疑无路,及登峰顶,左衡(山)右九(嶷),极目千里,身在云际,超然出尘。”站在山顶上,“遥望苍梧九疑、衡岳、潇湘,凡数百里山川皆历历在脚跟眼底,其雄秀之气磅礴浑沦,虽三茅九华殆无以逾此(昔《阳明山志》载),”远眺群山竞秀,山波汹涌,峰如笋簇,近望峰回路转,层峦叠翠,绿林连连,纵目峰头三楚尽,潇湘秀色收眼底。

  阳明山秀美,清朝的《阳明山志》记载“木石幽异,紫气腾空,地则银沙铺布,岭势虎踞虬蟠,并阅宋时古碑钟器,知为真人炼丹之处,神禹藏书之穴……”其美不胜收,俯拾皆是。

  阳明山处于华中、华东、华南三大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其林木蓊葱,竹海渺渺,不睹天日,森林覆盖率98%,素有“竹乡林海”之美名,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宝库。其植物种类繁多,古人有“石皆入画多蹲虎,树少知名尽化龙”,今有“岭北生态画卷”之称,境内有一条小河名桴江,昔《湖南通志》载“又名羲水,山中多名材美树,乡人采之为桴以出,故名。”据专家初步考证,境内计有种子植物180科779属2337种,其中有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植物50多种,省级保护植物30多种,有成片上万亩的原始次森林群落、1.6万多亩的原始华东黄杉群落、2万多亩的原始南方红豆杉群落;山顶的那一片杜鹃花海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收录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野生杜鹃林海基地;袈裟岭那一山300多亩面积的茂密古林,无论乔木还是灌木,都如巨刀横劈了一般平平坦坦,然枝繁叶茂,翠绿喜人,其枝粗长于树杆,相传为当年七祖郑秀峰禅师在祖爷岩潜心修炼时晒袈裟所致,至今也不敢还原;山腰是南竹林海,一棵棵翠竹高大粗壮节稀,相传是“八仙”中铁拐李的一群羊变的,地方上有“竹筒当水桶,笋壳当蓑衣”之说,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3次在北京的农展馆和广州交易会上展出,令世人叹为观止,被誉为“毛竹之圣”,其做出来的筷子不但经久耐用,而且“通气”,堪称世上一绝,相传是“八仙”中韩湘子的玉笛吹通气的,自唐朝起即为朝廷贡品;人参、天麻、绞股蓝等上千种药材更是漫山遍岭。阳明山是湘南的自然物种基因库,有野生动物23目67科177种,其中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云豹、穿山甲等16种,国家三级保护的中华竹根鼠等61种。

  阳明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溪流纵横,“有130多条大小溪流,20多口高山泉眼,30余处流泉飞瀑(《灵山福地》语),”它们汇聚成两条河流,一名桴江,一名大黄江源,都入潇水,其水能蕴藏量55.2万千瓦,可供发电的水能45万千瓦。“龙潭宽止四尺,怪石嵌空,状若瓮口,上有细泉流注,大水常从潭底喷出(昔《阳明山志》载),”昔《宁远县志》云:“歇马庵,其下为龙潭,俗呼海口,水从潭底喷出,如瀑布,或遇大潮,则汪洋浩瀚,可溉田万亩,潭深不可测,沉石续缦,百丈莫穷。柳宗元《游黄溪记》……龙潭下为七星荡,黄溪之源于此也。”昔《阳明山志》载:“龙潭源大而深,为七堰之冠……七堰在龙潭之下,为零陵黄溪之源,唐柳宗元所记《游黄溪记》者也。”万和湖海拔1200多米,众山环绕中一湖碧水,湖上曲桥、护栏、观景亭让人心旷神怡,水、林、天一色仿佛身置仙境;大黄江源瀑布群崖峻谷幽,飞出成瀑,下跌成潭,瀑分7级,一瀑一潭接一瀑一潭,每瀑落差30多米以上,被誉为天下第一瀑,已入选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长菖湾瀑布从海拔1400多米的绝崖上直跌而下,落差80多米,大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之势;小黄江源瀑布在悬崖绝壁间,一水从天而降,落差40多米;河床突然平展断陷,流水被迫跌落下潭,如珠花四濺,似玉落碧潭,形成一帘“飞珠落玉”瀑布,其瀑布不胜枚举。万寿古寺旁有一眼圣泉,自宋时这里建寺就有了它,其水从花岗岩石缝里渗出,昔《宁远县志》载它“久雨不溢不浑,久旱不砍不枯,凛齿芳颊,日供千人,从无枯竭”,且有祛病健体之功效,被誉为“阳明圣水”;众山环拥如万马奔腾、古木蓊翳夏凉冬暖、扉倩云封响闻鸟答、人迹罕至静若太古的祖爷岩内1米高的石壁上,有一外形大小如钵盘的泉钵,岩石缝渗水入钵盘,钵内积水清澈甘甜,其吸之不干,不吸亦不外溢,凡见者无不称异,被称为神钵。

  阳明山奇峰怪石甚多,最著名的有1台(望佛台)、2峰(阳和峰、高桥峰)、3岌(禹龙岌、青龙岌、黄龙岌)、5坳(打仗坳、观战坳、灯盏坳、打肩坳、大风坳,传说是刘邦跟项羽在这里留下的遗址)、7源(东菖源、西菖源、左水源、右水源、大黄江源、小黄江源、菖蒲源),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观音合掌在主峰望佛台,有二石形似两手掌合而立,其下至万寿寺有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相传七祖郑秀峰禅师坐化成佛后,观音菩萨来看望他,他下神坛要去拜见,菩萨为阻止他而设下此景;好汉岭上有一块3亩多宽的平展岩石,如墨漆放光,相传郑秀峰禅师坐化成佛后肉体不腐,发爪弥长,状貌如生,漆匠为之漆头,误污其面,在此倾漆而卒;昔《宁远县志》记载的仙姑塔,石块一层层堆砌而上30多米,塔中塑仙姑神像,形势磅礴,许多年前已倾斜却至今不倒,见者无不称异,不知经历了几千年。

  阳明山常常呈现一派“人在云中走,雾在脚底飞”的绝妙美景。晴天,丝丝白云在山顶停留;阴雨天,大雾笼罩有如蓬莱仙岛;雨后初晴的早晨,千山万谷淹没在茫茫雾海里,只有几个数得清的山头慢悠悠浮移在雾海上,朝霞撒下万道金光,大雾才羞答答恋恋不舍地袅袅而去;雨后阳光明媚,那一丝丝、一片片、一缕缕白云有的挂在树梢,有的停在山腰,有的沉在谷底,就象一只只白帆回到了港湾般的宁静。山上是小气候,晴云雾雨,瞬息万变,当云雾起处,朗朗晴空转眼就被浓浓濛濛的白茫茫的大雾遮盖得严严实实,数步之遥人形难辨,刹那间却又是雾腾霭涌如万马奔腾,日光刺破雾霭,顿时千山万水层林尽染,把整个阳明山打扮衬托得如天堂仙境般妙不可言。

  阳明山人居住海拔1000余米的几片平地,好山好水好田地,林茂竹密风光旖旎,是好一幅古人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园”美景图。山高林密,森林气候浓厚,年均气温摄氏14.2度,因而冬暖夏凉,有“北有庐山,南有阳明(山)”之称,是湘桂边境“热洲”上的“凉岛”,是人们避暑、疗养、旅游、会议中心的理想之所。又因为森林茂密和远离现代城市的污染和喧嚣,有利于人体健康的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68800个,被人们称为“天然氧吧区”。

  今非昔比,如今的洛湛铁路、太澳高速、207国道、永连公路都打阳明山脚经过,零陵飞机场就在阳明山北麓,不出半小时就把你送到了山上。你如果来到阳明山,吃那农家土鸡、腊肉、笋子、蕨、苦菜,喝那农家自酿的包谷烧、红薯烧、米烧酒、雪莲果酒,山清水秀中,一切都是自然的,你还会吃上罕见的癞皮麻拐(癞蛤蟆)肉,这种肉有炒的、米粉蒸的、开汤的、腌制的、腊干的,鲜甜酸辣,其味道鲜美,真是难以言喻。

  新千年来,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先后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绿色中国环境文化示范基地”、湖南省文艺家创作基地和百姓喜爱的“湖南百景”、湖南“新潇湘八景”、叶子漯至双江口长达6公里的漂流有“中国高山第一漂”而被入选“湖南百景”。近年来,在国家环保总局、省有关部门、永州市委政府、双牌县委政府的致力宣传推介下,阳明山这座“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宝山,已经走出永州,走出湖南,正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哦,巍峨秀美的阳明山,永远的灵山福地!

作者:廖文彪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