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佳原
我从未曾想过,在双牌这样一个山区小县城旁边,竟会隐藏着这样一片原生态的荷花世外桃源。
虽然从县城去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左右,但还是要经过千百迂回才能到达。
与其说大老远就被那片近百亩的广阔荷塘所吸引,倒不如说是晨风中阵阵荷香牵引着我们来到了这里。
夏天的风永远藏匿着夏天特有的气息,清新,轻柔,是让人一旦嗅到就无法自拔的薄荷香气。顺着风,我们才一抵达,就忍不住探进了半人高的荷莲中。展开的或是耷拉着的荷叶,含苞的或是怒放的荷花,饱满的或是稀疏的莲蓬,挺直的或是曲折的茎杆,你追我赶,此起彼伏,蜿蜒着似乎一直生长到了视野的尽头。
人在旅途,总会有一些景致会让人心旷神怡。就像此时此刻置身此处,时间仿佛静止了般,荷叶上的蜘蛛不动了,花蕊上的蜜蜂小虫不动了,就连远处袅袅的炊烟,也停滞在了山间,只有时而吹来的风,带着远处山雀“啾--”的一声鸣叫,才把我从沉思中唤醒。
清晨的天空是美丽的蓝绿色,似乎要跟这些成片的荷叶浑然一体了,再加上远处山脉浓淡适宜的点缀,那些傲然立于荷塘中的荷花,就算是一身粉嫩的红,倒也显得清雅而又不俗。我不禁闭上双眼,把自己想象成文人骚客,挥洒清墨举手成诗,却发觉再华丽的形容词也无法比拟这一池的清新淡雅。也许,“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就是对它最好的赞誉。
晨风中透过荷塘,仰望南边的山峦,总觉得自己就快要跟这个世界脱节了,隐隐约约,恍恍惚惚,仿佛可以嗅到从时光隧道穿越而来的神秘的味道,风划过眉头,我不禁想起了那些老一辈的当地人娓娓道来的历史与传说。有人说,双牌的前称“泷泊”之说起源于远古时期,恶危害百姓的青白二龙被大禹囚禁于如今的东北阳明山与西南紫金山,双龙戏水让夹在两山之间的潇水湍急险恶,故名“泷泊”;也有人说,因舜帝的弟弟象王当年就居于泷水滩头,尧、舜二帝又相继访问此地,故曰“泷泊”,而今江村的访尧也因舜帝沿泷水来此访问尧帝而得名。当然,最有意思的还是这象坟旁荷塘边的几处地名。荷塘南面的九甲村的圆土堆相传就是象王之坟,而九甲村西对面的观门口也因面向这个土堆,原名观坟廛;往南边的象陵里因地处象陵墓境内,后来改名谐音“崇尚仁德仁爱”的尚仁里;往北边,在进入县城的关口处有座古庙叫象书庙,后又改称象戍庙,临江而建,位居要害,相传是象王读书和后人守护象陵之用;往东边,越过山岭,有数条清河汇入泷水处叫上梧江,远古时就称象沐江,相传就是象王选定的天浴宝地……看来,在这样一个有着厚重历史光环的地方,庇佑于先帝的恩泽,孕育出了这样一大片野生荷塘,倒也不足为奇了。大片的荷池,蜿蜒着向南边层层递进,青绿色的荷叶衬着墨绿色的山脉,胭脂红的荷花渲染了绯红的天际,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仿佛是在向过往的人们倾诉着一个个不老的传说。
晨风中透过荷塘,远眺北边的双牌县城,鳞次栉比的房屋跃然山脚。印在眼眸里的高高低低的房屋建筑,就像刻在小城历史里的一个又一个深深浅浅的故事,无论是被臆造的,或是来往过客留下的,还是当地原住民口口相传的,都显得那么和谐,那么搭调,一个个,一句句,一段段,把这个不大的县城充斥得生动而又迷人。
小城故事多,经过陈年酿造,便成了小城不朽的灵魂。
晨风从北面吹来,唤醒了小城的故事,清新的味道一直弥漫到我的心头。我在想,这片县城边的荷塘,不就是一个故事小城吗?
我总算明白,双牌这个平凡的小县城,为何如此吸引人。就如这荷塘晨风,拂过的不仅是此时的清凉,还有尘封的远古,更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蒋佳原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