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农机局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狠抓全县水稻育插秧机械化

作者:何清波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07:23
—分享—

  本网讯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做好群众工作是我们的重要职责。贯彻落实党的政策,切实把人民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让人民群众共享国家惠民政策的阳光普照,全面推行农业机械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我们的共同心愿。机械化育插秧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健一环,近年来,随着党的惠农政策全面落实,我县出现了购买插秧机的热潮,并涌现了机插秧大户、机插秧合作社等多种机插秧服务组织。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如水稻机插秧作业量偏小,机插秧市场发展后劲不足等。因此,必须认真研究,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一、我县水稻机插秧的现状

  我县是一个具有“九山半水半分田”格局的山区县,水田面积13.76万亩,其中平坝田5.15万亩,占37.4%;梯田5.89万亩,占42.8%;高岸田2.75万亩,占20%。全县农机总动力2.28万千瓦,耕作机械14838台(套),联合收割机123台,插秧机306台。耕作机械化水平76.4%,收获机械化水平37.5%。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工作始于2009年,几年来,通过不断加大推广应用力度,插秧机数量迅速增长,但在作业面积上,2013年仅为3.2万亩,育插秧机械化水平仅为19.1%。机械化育插秧成为制约我县水稻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二、水稻机插秧的优势

  1、后发优势强,高产稳产。机插秧是按科学的群体质量栽培模式设计的,采用的是大行距小株距,通风透光,不易倒伏。栽插方式是小苗带土浅插,优势是低位分蘖,以千粒重高而取得稳产高产。

  2、育秧方式特殊,病虫害少。机插秧苗的培育方式采用的是塑盘或双膜育秧。从集中播种到集中病虫防治等环节的强化,能够很好地保证幼苗与外界病虫传染源的隔绝,大大减少了病虫害的传播和感染。

  3、集约式育秧,节本增效。机插秧苗不但要求均匀而且相对密度大。培育一亩机插用小秧田的秧苗可栽插大田80-120亩,而一般手工栽插的每亩小秧田秧苗只能栽插大田10-20亩;栽插成本一般来说,还可低于人工栽插成本25元左右。

  三、制约水稻机插秧的主要因素

  1、农民对机插秧认识不足。受传统育秧的影响,部分农民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机插秧不过关、不可靠,产量不高;有的农户购买插秧机认为太贵,本钱大,成本回收慢,赚钱更难。

  2、机具的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我县稻田分散,田块小,机耕道建设滞后,与机械化育插秧所要求的土地集约化、生产统一化之间存在着差距;当前,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劳动力大多是老、幼、病、残,对机械化技术了解和掌握相对困难,导致插秧机的利用率低,服务效果不明显。

  3、机插秧对农艺要求较高。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包括育秧技术和机插操作技术的综合,即农机与农艺的融合。所谓“三分插秧,七分育秧”,

  说明机插技术的根本难点在于育秧。如时果不能及时解决技术操作难题,在没有熟练掌握该技术操作的前提下,机插秧实施起来就存在一定难度和风险。

  四、推动水稻机插秧技术全面推广应用的对策。

  1、加强领导,落实职责,强化目标任务考核。成立由县政府牵头的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推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水稻机插秧生产技术推广的全面组织及协调工作,强化督查考核措施,加大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经费支持,助推机插秧推广工作有序开展。

  2、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推动工作平衡发展。制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与各乡镇签订《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工作责任书》,将目标任务分解到乡镇,细化到村,责任到人。

  3、加强宣传,狠抓培训,落实技术指导服务。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媒体、发放宣传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到乡镇水稻集中育秧示范区及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等,讲授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的操作要点。

  4、机制促进,规范实施,扎实搞好办点示范。以“政府推动、部门驱动、示范带动、乡镇联动、群众发动”的实施战略,采取“先易后难、先大户后普及”的推广模式,形成“以户带组、以组带村、以村推乡、全面铺开”的发展格局。引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育秧基地,实行办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5、争取补贴,全面保障,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对机插秧大户、机插秧合作社争取财政累加补贴,为全县水稻育插秧技术的推广普及提供全面保障。(何清波)

[编辑:唐娟]

作者:何清波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