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铁桥:就尚仁里乡工作实际浅谈坚持群众路线的几点体会

作者:徐铁桥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4:02
—分享—

  尚仁里乡位于县城南郊,总面积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053人。乡内山多田少,没有形成有影响力的支柱产业,人民群众生活普遍困难。多年的基层工作,使我明白乡镇工作是党在基层工作的基础,担负着发展一方经济、服务一方群众、稳定一方社会的重要职责,乡镇工作的群众性决定了乡镇开展工作的方法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实践经验也反复证明,哪个乡镇的群众路线坚持得好,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哪个乡镇的工作开展就顺利;哪个乡镇忽视了群众路线,党群干群关系就会受到损害,工作开展就比较困难。因此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至关重要。

  一、乡镇坚持群众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尚仁里乡为例,全乡现有干部45人,大多来源于基层,扎根于基层,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部分乡镇干部在坚持群众路线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上不尊重群众。群众和党的感情是经过革命的战火洗礼的,是牢不可破的,党和人民群众的感情是血肉联系的。然而,在尚仁里乡工作中有一些党员干部对工作没有激情,对人民群众缺少感情,“门难进,话难听,脸难看,事难办”现象多多少少还存在。在他们眼中,对那些有实际困难的群众要么是视而不见,要么就干脆把他们称之为“无理取闹”,避之唯恐不及。

  (二)思想上不重视群众。与情感上不够尊重群众相伴而生而又相互强化的是思想上的不重视群众。由于缺乏感情,所以就不够重视;由于不够重视,也就更无从谈何感情。有些干部虽然表面上和蔼可亲,和群众打成一片,但在思想意识上并没有把群众的事真正放在心上,也不愿为民做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办事效率低,能拖就拖,能躲就躲,能推就推。

  (三)工作上不贴近群众。一些党员干部当中还存在一些严重的官本位思想,认为自己是“官老爷”,高高在上,身在基层却不能深入基层,身在基层却不了解基层,与群众同一种方言却没有共同语言。工作方式上不够贴近群众,基至严重脱离群众,敷衍了事,搞花架子。在平常工作中,对老百姓索取的多,给予的少;要求的多,服务的少;批评的多,说服的少,这些都是对群众不够尊重的体现。

  二、乡镇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

  (一)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乡镇工作是社会稳定的基石,乡镇工作能够坚持群众路线,群众满意,党的执政基础就有稳固的基石;乡镇工作如果偏离了群众路线,群众不满意,则党的执政地位的根基就不牢固,甚至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就尚仁里乡而言,工作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是正常的,有些问题也不可能在一时或短期内得到完全解决,但只要全乡干部能够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跟群众同甘共苦,很多矛盾和问题可以在发展中逐步得到化解和解决。

  (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需要。基层民主要求党员干部切实维护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定权和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这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题中应有之义。脱离了群众路线,要么消极作为,要么独断专行,唯长官意志是从,唯已利益是从,这是对基层民主政治的极大破坏。

  (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集中体现在发展经济方面。群众的首创精神是伟大的,群众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是不可限量的。只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尊重群众、服务群众,走好群众路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尚仁里乡经济社会才有可能得到健康长足持续的发展。

  三、当前坚持乡镇群众路线的几点想法

  新形势下乡镇工作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尚仁里乡干部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更多的关爱更多的感情倾注于群众,重民主、尊民意、察民情、解民忧,不断提高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争取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一是深入群众察民意。勤于深入群众,体察群众的安危冷暖,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是密切联系群众,增进与群众感情的有效办法。只有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群众,带着真感情,深入到群众当中,才会让群众感受到这种诚意,才会赢得群众的掌声,才会与群众保持一种比较良好的互动关系。对于乡镇干部而言,能适身处地的体会群众的疾苦,就更能真心实意地帮助群众解决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和群众打成一片,和群众交朋友,站在群众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这样就能知道群众想什么、盼什么,在工作中才能赢得主动。

  二是多办实事解民忧。作为乡干部,特别要注意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多为群众办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立足于解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着力解决好群众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民生需求等方面的困难,让群众得实惠,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让群众从一件件的实事中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三是多下基层听民声。广泛地接触群众,拉近与群众的心理距离,深入到“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面对面交谈,多拉家常,多讲“大白话”、“大实话”,多讲老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真话实话,利用多种途径,问计于民,这样,就能充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真情倾听群众心声,真心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四是公道办事聚民心。只有办事过程公开透明,群众心情才会愉快舒畅;只有办事结果公平公正,群众才能心服口服;只有群众普遍满意,党委政府才有公信力。要做到公道办事,党员干部要严格按政策、按规章制度办事,坚持政策不走样,一把尺子量到底,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样乡镇党委政府才有号召力,才能让群众信服,让群众满意。

  四、把握做好乡镇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几点建议

  做好新形势下乡镇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满足群众更为迫切的各种需求,如何继续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进一步加强乡镇工作,应该全面把握以下几点新要求:

  一是树立群众观点。通过开展群众路线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观点,虚心向群众学习,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唯一标准。

  二是解决突出问题。重点解决当前我们的工作内容、政策措施、方法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与党的群众路线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思想上漠视群众、感情上疏远群众、工作上脱离群众的问题,推动乡镇各项工作。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进一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把深入基层、走进群众作为执政理念,了解普通百姓生活,感受群众的喜怒哀乐,了解掌握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现实需求;把实践作为学习的课堂,拜群众为师,从群众生活中吸取智慧和营养,改进学风、文风和政风,不断促进党员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认真总结推广深入基层、服务群众的好经验好做法,着力建立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深化和拓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让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受教育,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上、把足迹留在基层、把服务落到实处。时刻把“服务”二字放在心里,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使群众能第一时间联系到干部,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更为融洽、和谐的干群、干事氛围。(作者系尚仁里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作者:徐铁桥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