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 蒋建华 崔晓云) 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今年来,县扶贫办结合本县扶贫实际,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的目标,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危房改造、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为重点,着力破解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致力于全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澄清底数,夯实基础。扶贫对象和重点村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是明确扶贫对象、确保帮扶到村入户、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我办积极组织力量,有计划、按步骤、保质保量圆满完成了72个贫困村和32294个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整个工作做到了政策宣传到位,资料收集到位,程序识别到位,时间节点到位,数据录入无误差。
全面推进,扶持品牌。一是雨露计划。扶贫培训项目截至到目前,投入50多万元。其中学历教育完成200人、科技骨干、村官培训完成60人,实用技术培训完成六期共1010人。直接帮扶县内中小学义务教育特困生250人,二是小额扶贫贷款。到目前为止,全县今年已累计发放贷款300多笔、1000万元,覆盖6个乡镇,扶持了360户,近万人口受益,大部分受扶贫困户通过贷款创业起步,发展生产,逐步迈上脱贫致富的路子,为我县扶贫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三是易地扶贫搬迁。确定打鼓坪黄土岌村和上梧江乡青春村为全县贫困村危房改造示范点,启动了46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在相关部门配合下,认真搞好项目的选址、规划、评审等工作,项目施工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之中,年底可全部完成。
直接帮扶,全面落实。根据省扶贫办安排,双牌县今年直接帮扶对象12500人,人平400元,资金总额为500万元。对经乡镇识别、县审定的贫困对象户,实行种、养、加工业为主的产业帮扶。县扶贫办根据识别登记的扶贫对象确定了帮扶对象,扶贫对象按人平400元资金已全部打卡到户,并启动了帮扶产业项目。
招商引资,服务企业。县扶贫办与县移民局共同努力,引进总资金1.2亿元的华茂生物企业,并与县统计局、农业局、农业开发办等单位组成服务工作组,先后四次主动到该企业深入调查,帮助该企业解决了供电供水,协调企业与驻地村民的关系,化解了该企业排放烟尘污染造成与附近村民的矛盾,以及企业原料生产基地用地问题,保证了该企业正常生产。
阳光操作,精准扶贫。县扶贫办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对照习总书记“为民、务实、清廉”和“三严三实”的要求,认真查摆、剖析、整改存在的问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着力找准加强作风建设的改进方向和具体措施。一是班子人员对重点村特困群众实行结对帮扶,包干负责,确保他们创业增收,脱贫致富。二是针对贫困村项目申报由县包办,存在所实施项目与群众愿望相脱节问题,项目结账存在的程序繁琐复杂、费力耗时问题,县扶贫办大胆改革,从今年开始,扶贫村项目申报全部采用县扶贫办、乡镇指导下重点村自己申报的方式;扶贫村项目结账缩减部分不必要的程序,并改用集中办理的方式,节约办事时间,方便群众。三是大力推行阳光政务,制定了办事公开制度,所有事务,不分大小,一律公开透明,所有的政策法规,项目资金的分配、使用均在“双牌县扶贫开发网”上公开发布,杜绝了“人情项目”、“关系扶贫”和富人戴“帽”、穷人落榜的现象。
通过上述工作,我县的扶贫工作受到省市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一是减少了贫困人口。按照扶贫规划,今年双牌县通过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3680人。贫困发生率为19.67%,下降了2.13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的自我脱贫能力大幅提升。预计年底减贫人口达到3740人,贫困发生率可降到19.28%。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一年来,县扶贫办积极跑部进厅,成绩显著,目前已到位扶贫资金1343万元。通过大力实施帮扶到村到户扶贫攻坚工作,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和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扶贫对象基本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有了基本保障。三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产业开发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调整了结构、优化了产业布局,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培植了优势产业、发展了特色经济,农民收入增加明显,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县平均增长幅度。
[编辑:何 恒]
[责编:蒋国庆]
作者:蒋建华 崔晓云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