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华,双牌二中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16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她历经坎坷,甚至在面临疾病对生命的威胁时,她仍始终坚守讲台,把青春奉献给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她有着极强的职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工作中任劳任怨,工作扎实,治教严谨,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出色地完成着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图:在办公室课间休息的张秀华
热爱
2002年,张秀华踏入母校双牌二中开启了自己的教育生涯。初为人师的她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潜心教学,每一节新课,先听师傅上,再听师傅讲解,而后自己思考,形成教案。2007年开始担任备课组长,2009年担任化学学科组组长,2013年度被评选为永州市首批骨干教师,2015年度被评选为永州市优秀教师,2016年被评选为永州市化学学科带头人,双牌县优秀教师。
张秀华十六年的职业之路,她走得并不平坦。2004年,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一边是无法忍受的病痛,一边是挚爱的学生,她坚持一边上课一边治疗,断断续续一直拖到了2005年。那年,她第一次带高三,她仅休假一个月,应学生的强烈要求,在身体没有完全康复的情况下又回到了讲台。那段时间,她经常发烧,而且一烧就在39度以上,多少次在医院打完针之后便立马回学校上课;多少次坐在办公室,发现自己发烧了,便立马回家吃退烧药;不知道自己多少次,是忍着39度高烧上的课。即便如此,站在讲台上的她声调仍是那么的高声琅琅,学生们看不出她在生病。上课、呼吸道发炎、打针、退烧,就这样,循环反复,她坚持了半年,送走了她第一届学生。2006年下期,学校化学教师紧缺,她担任了7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经常是上完七节课就立马去打针。2006年10月底,在一节实验课后,她却沉沉地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就这样,她一不小心,竟永远被健康拒之门外了,走到了生与死的临界线,那一年,她才二十六岁。在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治疗,她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从此必须终身接受药物治疗,即便是现在,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情就是吃药,10多年了,她不能忘更不敢忘。出院后,家人曾要求她调离教学岗位,可是,她喜欢教师这一职业,在那三尺讲台上,能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能找到被学生需要的幸福感。在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她鼓起勇气,带着同事和学生都不识别的容颜回到了讲台。

图:病后重返讲台的张秀华
劫后重生,重新站在讲台上的她,感谢家人,感谢生命,感谢上天能再给一次机会让她站在这里。2008年的下期,学校班主任的工作安排十分艰难,当校长跟她提出担任班主任的要求时,她欣然接受了。她高兴,因为学校没有因为她生病而另眼相待;她兴奋,因为,她终于又能像所有正常的年轻老师一样工作了。而今,她仍坚持着,要像所有的人一样工作着,每天早上5:50起床,6:20督早操,7:10检查早读,7:40上课,12:00放学,下午2:20读报,5:50放学,6:30晚修,7:00晚自习,晚上10:30回家!
责任
作为教师,她深知责任重于泰山的深层内涵。她至今忘不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的情景,60多双充满好奇、渴望和对未来人生美好憧憬的眼睛齐刷刷地盯着自己,那一刻,一种强烈的责任感永驻心头。2015年,她所带班上有一位男生出水痘,为了防止感染,第二天清晨,她便安排他回家,但还是迟了,班上的感染者一例接一例的出现,于是,她向医生咨询,给教室消毒,因为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免疫特点,最后自己也感染了,身上出现了严重的带状疱疹,即中医所言的缠腰火龙。当时,还有一名感染的寄宿女孩,在中医院看病,医生告诉她,需要挂点滴,要到下晚自习才能输完液。于是,晚自习一结束,她便去接她,结果她却与陪同的同学离开了,且当时并未归校。于是,她在中医院和二中这段路上反复来回寻找,最后,还动员了家人一起寻找,一直到11点半左右,才找到她俩。在别人看来,这些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她认为正是这些平凡琐碎的小事才促使了学生的一次次华丽转变,这需要教师超乎寻强的责任心,可以说没有责任的支撑,便不可能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有见微知著的成功教育。付出是艰辛的,其收获的快乐也是无穷的!
激情
张秀华老师认为做教师的幸福来自于学生对你的需要与肯定,那这份需要与肯定,除了需要付出爱与责任,还需要付出教育的智慧,随时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作为一名教师,心中有一种激情,就能做好一件事,做一件事便能全力以赴,不留遗憾。2004年,她获得了第一个省级奖,那是一堂关于《环境保护》的录像课。为了上好这节课,她整整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设计课题,分派学生任务,带领学生分组外出录制上课所需的视频,整理资料,制作课件。为了找到一张心仪的图片,在电脑前可能从晚8点查找到凌晨1点。正是这种高昂的工作激情推着她不断的往前走,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进步!现在,她已经拥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荣获的省、市各级的奖项达80多项。

图:课堂上激情、健康的张秀华

图:课堂上激情、健康的张秀华
热爱、责任和激情让她心甘情愿做教育这块麦田里的守望者,忘记了疾病和苦累,她说热爱让她幸福,责任让她收获学生和家长的信任,激情让她永葆进取之心。每天她用热切的目光迎接学生踏着欢快的脚步走进校园,走进教室;三年一届,一届又一届,她目送学生们展开翅膀飞向他们人生新的未来!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