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江村镇五里村位于江村镇的北部,距离镇府仅1公里之遥,2016年五里村、唐家漯村两村合一并为五里村,是江村镇的贫困面上村之一,全村共辖11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495户、1795人,总面积16200亩,其中:耕地1420亩,人均耕地面积0.45亩;山林25800亩,人均山林面积14亩。
如何汇聚民智、振奋民气、凝聚民心?如何破解村民收入单一难题,拓宽增收渠道?如何确保发展成果村民共享,不让一个人掉队?带着这些的问题,五里村民在党总支部书记胡新怀等一班人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共同走出了一条致富宽广路。
汇集民智规划乡村振兴蓝图
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单一,往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如何增加村民收入,是村党组织一直在绞尽脑汁思考的难题。村“两委”班子成员挨家挨户走访调查,听取村民关于村长远发展、脱贫致富的意见,并按照农民年龄、文化、特长、致富项目、年收入、个人意愿等进行分类统计。在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村党组织多次召开支委会和党员群众大会,深入研究,认为要想长久持续发展,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长远规划,提振民气,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为此,村党组织制定了《五里村2017年-2020年发展规划》,绘制了未来3年村经济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即:2018年底以前,积极上项目、办企业,使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领先水平;2019年底以前,以巩固股份制企业、创建新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手段,壮大集体经济,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目标;2020年底以前,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壮大经济规模,形成以农业为主、工业为辅的经济结构,把五里村建设成为经济强村。
村级组织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使党的组织覆盖所有党员及村民。加强对村支两委班子成员的致富技术培训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把党支部建设成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和领导核心。
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教育,大力营造以德治村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道德教化功能,全面提高村民的道德素质。引导村民积极开展乡村文化活动,不断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和精神面貌;推行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等形式切实抓好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对村级事务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转变村民的观念,激发村民一心一意搞建设,千方百计抓发展的激情。建全治安防范机制,建立群防群治队伍,积极开展群防群控活动,并适时开展巡逻,创造平安和谐环境,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和“杜绝赌博”的教育警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村民素质。
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村内道路。对村内3.6千米道路分别进行提质改造,为村民便利出行提供保障;二是修建渠道。修建灌排渠5.6千米左右(含生态拦截沟),包括灌溉渠道,解决一-七组水田的灌溉排涝问题,提升农业生产能力;三是拦水坝。在大坝新建一座小型拦水坝,以抬高河流水位,用于下游村组农田灌溉,同时丰富水文景观;四是饮水工程。为确保村民用上洁净的自来水,进行饮水工程建设,分别为一至七组、八组和十组三个居住点,建设3处饮水工程,包括购置供水管材、饮水管道铺设、饮用水入户等;五是道路亮化工程。对村主干道、活动中心、居民聚居点等场所实施亮化工程,主要包括路灯、景观灯、背景灯等太阳能路灯照明亮化工程建设,为入村主要通道及村民休闲娱乐提供照明;六是清洁能源工程。在全村大力发展林木生物质能源燃料及太阳能热水器等清洁能源建设体系,改善五里村495户村民的用能结构,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起示范作用;七是产业发展。(一)庭院经济。在八组、九组、十组新搬迁居民房屋前后的空置区域,种植冰糖橙、香柚、金桔、杨梅等经济果木树种,每户根据实际情况,重点发展一至两个品种。通过发展庭院经济,提高土地和空间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二)茶叶产业。五里村茶叶产业已初具规模,全村现有基地350亩,品种为白豪早茶叶,产量300公斤/亩,已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前景良好,规划将茶叶产业作为五里村重点打造支柱产业,将基地扩大至600亩。(三)种植杨梅。目前,五里村现有杨梅基地100亩,将带动水果的产业发展,提高了当地农民收入。(四)林下养殖产业。林下杂草茂盛、饲草充沛,饲养地宽广,自然条件优越,可补充禽类的青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五里村林地面积广,非常适合林下养殖,规划在天堂岭茶叶场及杨梅基地附近山林开发林下养鸡产业。
四大产业引领村域经济发展
一是领办合作社,走合作化发展道路.
五里村具有便捷的交通条件和地缘优势,但农村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无法形成产业规模,很难抵御市场风险,必须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专业化、合作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结成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村党总支把目光盯在原茶叶场重建项目上,大胆提出发动村民集资入股、创办股份合作制茶场的想法。2017年由五里村村民及返乡创业者自愿入股成立了双牌县天堂岭茶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现有茶叶、杨梅基地300亩,加工产房3000平方米。管理人员8人,生产销售人员20人。
二是招商建厂,发展第三产业
为发展第三产业,五里村委会从本地招商组建了双牌县潇水缘食品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6月17日正式注册,注册资金100万元,是一个集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主要生产天堂岭系列茶叶和剁椒河鱼等产品。剁椒河鱼系列产品年产量达5万盒,年产值220万元,产品远销福建、长沙、广东、上海、北京等城市,永州市各县均有销售网点,已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如今“潇水缘”牌剁椒河鱼已经走出江村、走出双牌、走出永州、走向全国,并获得了“双牌县先进创业企业”称号,2013年获得“永州市知名品牌”,每年多次参加省、市及外省的农博会和旅博会,为公司产品的营销及品牌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力争成为湖南农产品的著名品牌。
三是发展特色养殖业
五里村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优越的气候环境,为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五里村特色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竹根猪特种养殖。近些年来,竹根猪特种养殖已初具规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种追求新、奇、特的消费观念逐步形成,竹根猪肉质鲜美可口,为野味上品。全村1000只以上大型竹根猪养殖户4家,年饲养库存量20000只,年销量5000只,获利100万元。竹根猪销路广阔,且供不应求,竹根猪血液、内脏、肉品可以药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网厢养鱼。利用平水河面实行网厢养鱼,目前已建成网厢100口,库存河鱼40万公斤,年出厢活鱼20万公斤,按调价每公斤15元计算,年产值300万元。
养殖大户也在迅猛扩大。全村养殖肉牛共3户100头,年出栏40头,产值达40万元;养猪大户共3家,年鉰养量8000头,年出栏5000头,产值800万元;养羊大户3家,年鉰养量2000头,年出栏1000头,产值100万元。全村全年养殖产值可达1340万元。
四是发展休闲农业
五里村经207国道可直通双牌县城,村民经此乘车到达县城不超过1个小时。距离道贺高速入口30千米,交通十分便捷。“住乡村别墅、吃山野土菜、观五里风光”成为五里村响亮的品牌。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该村利用前山后水景色宜人的特点,大兴农家乐,集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3家,农家风味小吃,吸引着无数客商流连忘返。全年共销费90万元,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正在兴建的天堂岭休闲自采果园等待开放,目前山上100亩杨梅已成熟,300亩成齡茶园一片绿荫,以后将种植不同季节的水果及蔬菜,吸引游客到山上摘水果、挖竹笋、放羊,有望建成集采摘、观光、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
共建共享致力于全民受益
“不留死角、不落一人”是五里村党总支的响亮口号和坚定原则。对有入股愿望而又无力出资的贫困家庭,由村“两委”牵头帮助协调贷款入股。企业及合作社在用工时优先录用本村农民,优先安排本村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员就业,解决其基本生活难题。
在企业和合作社的管理上,坚持“入股自愿、退股自由、股份平等、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明确股东的权利和义务,并成立董事会。健全完善了财务、质检、安全、预算等一系列目标责任管理制度,以及董事会定期通报、股东监督董事会工作等制度。在村务管理上,坚持民主决策,透明公开。村集体的每笔收入和支出都在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布,张贴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都采取村民代表“一事一议”的方式进行。实行企业管理和村务管理两条线,两条线运行中出现议而难决的问题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体讨论决定。
几年来,五里村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建设12公里水泥路实行组组通、3公里的茶场--村委会盘山公路;维修五里水渠2公里;投资91万元,从五里村磨盘岭开通10公里引水工程改善村民饮水问题;规划建设了现代农业观光园和新型农民社区;建立了党员讲习所和农民书屋,铺设了文化信息远程教育网络。在村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带领下,未来的路,五里村民信心满满。(通讯员 胡兴友)
作者:胡兴友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