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行分娩镇痛 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方博 编辑:李庆石 2018-11-30 09:13:45
时刻新闻
—分享—

推行分娩镇痛 保障母婴健康

  近日,国家卫健委提出2018年一2020年,在全国范围内试点部分医院开展分娩镇痛诊疗工作,在此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这为广大育龄妇女送来了轻松分娩的福音。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广大育龄妇女生育两孩的愿望得以实现,但是,分娩时那一声声撕心裂肺的痛喊,让希望顺产的妇女望而却步,特别是生育第一胎的妇女,更是难以忍受,甚至导致因疼痛难忍跳楼身亡的悲剧。推广分娩镇痛,有效地解决了妇女分娩的剧痛和心理恐惧。不但让妇女在分娩过程中找回了尊严,更有利于保障母婴健康。

  一、分娩镇痛 安全舒适 化解风险 获得尊严

  无痛分娩少了喊叫多了尊严。准妈妈分娩痛苦与否,直接反映社会生育文明。女人生孩子远离痛楚是应该享受的权利,也是广大妇女的迫切需要。无痛分娩又称硬膜外分娩镇痛,这种手术是通过硬膜外腔手术穿刺放入一根细小软导管,并经此导管将低浓度麻醉药品注入硬膜外腔,使之作用于痛觉神经,痛觉从而得到减轻或消失,运动功能而不受影响,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减轻了疼痛甚至无痛感又不影响产妇用力,准妈妈们在生孩子时免遭剧痛,减少了分娩后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当宫口全开时,因产妇得到了充分的休息而有足够的体力完成分娩,同时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耗氧量,可有效防止发生代偿性酸中毒,避免了子宫胎盘血流减少,改善胎儿氧合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娩镇痛技术日臻成熟,安全无痛苦,简单而方便,是一项能够大力推广普及的成熟技术,完全能够实现准妈妈们“轻轻松松”生孩子的预期。降低剖宫产手术率。有些准妈妈对分娩镇痛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混淆不清,缺乏正确认识。有些产妇在不了解自身情况下盲目强求剖宫产,造成多数医院特别是县级医院剖宫产率居高不下。这不仅仅浪费了宝贵的医疗资源,还增加了母婴患并发症、后遗症的风险,而对无痛分娩有所顾忌。剖宫产通常是因为产妇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出现产科的病理情况时而采取的补救措施,是人为的而非自然状态下的分娩方式,并发症和后遗症难以避免。这些并发症、后遗症常见的有肠粘连、附件炎、伤口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同样也影响到新生儿的健康。婴儿因为缺乏阴道壁的挤压和缺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羊水的排除不完全,对新生儿的呼吸有负面影响。无痛分娩由于不影响产程和产妇施力,胎儿可通过产道娩出,产后母婴并发症后遗症降到了最低。如果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突发意外,仍可采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进行补救。预防和减少出生缺陷。分娩镇痛由于麻醉、妇产等专业医生全程跟踪,可随时观察处置分娩情况。分娩镇痛始终保持胎儿足够的需氧量,消除了缺氧状态,避免了胎儿宫内因缺氧而窒息,又避免了血流胎盘减少、可以有效防止代偿性酸中毒,可以有效防范因缺氧导致胎儿出现智力低下或脑瘫等缺陷的风险。

  二、分娩镇痛 政府“给力” 部门“发力” 共同推进

  分娩镇痛安生有效、方便易行、减轻疼痛,但是却为何推广普及难?有数据表明,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分娩镇痛普及率达到百分之八十,而我国不到百分之三十。究其原因,既有投入不足,专技人员缺乏,又有育龄群众受传统分娩方式影响、缺乏分娩镇痛知识、费用较高等因素。因此,推广分娩镇痛,政府“给力”,应纳入惠民工程,部门“发力,各司其职,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格局。政府“给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将分娩镇痛作为落实全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业性强的专门机构,从顶层设计到组织实施,应有操作性强的政策支持,具体做好“三个优先”:制定卫生健康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母婴、妇幼健康,配置公共卫生资源优先安排相关设施设备,培养专业人才优先保障妇产妇幼、麻醉等专技人才。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财政投入资金应倾斜于分娩镇痛项目,补足资金投入不足之短板,将分娩镇痛纳入健康扶贫、新农合报销范围;配足配强医疗器械设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医务工作者提供精心、精准医疗的良好环境。各部门统筹协调推进。部门联合打好“组合拳。严格执行国家发改委等28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巜关于对严重危害正常医疗秩序的失信行为责任人实施联合惩戒合作备忘录》。司法机关,卫(计)健委、医疗保障,应急管理等部门以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工青妇宣传造势配合卫健系统开展科普知识讲座,指导育龄妇女科学认知分娩镇痛。司法机关依法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患人身安全。杜绝恶意炒作医患纠纷。应急管理主动作为快速高效处置医患纠纷,澄清真相消除负面影响。医疗保障第一时间结算分娩镇痛费用,列入新农合项目。部门联合为推广分娩镇痛保驾护航。不断深化卫生制度改革。组织人事部门积极探索放手让医疗卫生机构自主招人用人制度,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选拔、薪酬分配制度。建立符合各职能专业特点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公益作用。卫健委敢担当善作为,坚持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要顺应育龄妇女的健康需求,创新服务理念,为推广分娩镇痛当好“后勤部长”,高效协调各医疗机构施术单位的关系,大力支持有利于机构自身发展的改革;开展调研活动,不断探索预防和防范医疗风险、化解医患矛盾的新途径。推广分娩镇痛是为了保障母婴健康降低死亡率,各施术单位必须统一思想,克服困难团结协作。经济效益欠好、专技人员缺口大是推广分娩镇痛的“难”点。因开展分娩镇痛项目,经济效益不明显,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大,特别是妇产妇幼及麻醉医生人员不足,基层医院开展困难多,不愿意开展。因此,施术单位必须深化改革,放眼大局,敢于触及院内各部门利益,统筹兼顾各部门利益,更好地发挥“公益”属性,大力引进和培养分娩镇痛急需人才,下大力气打破制约推广分娩镇痛项目“瓶颈”。加强分娩镇痛业务技能培训、应急演练、精准医疗,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育龄妇女的满意度。准妈妈的配合力度是推广分娩镇痛的“痛”点。加强对育龄群众的科普知识宣传,争取育龄妇女的支持和配合,使准妈妈们自愿由传统的分娩方式切换到无痛分娩方式。

  三、分娩镇痛科普宣传 消除误读 提高认知 分娩镇痛,科普宣传先行。

  无处不在的网络、畅通发达的信息流为推广分娩镇痛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新媒体融合为广大育龄群众轻松精准获得分娩镇痛科普知识提供了广阔平台。卫健系统要充分发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络、签约医疗服务等独创的宣传教育优势,向育龄群众宣讲科普知识,让育龄群众科学认知分娩镇痛。宣传教育有创新。优良传统与先进媒体相融合,多维度全方位强力推进。网络报刊可圈可点,广播电视可见可闻,房内室外可视可读。广播电视做为公益广告黄金档强势推出,网络报刊专版制作,房内室外横幅宣传栏随处可见。卫健系统组织专业人员精心制作分娩镇痛科普宣传小册子、折页;建立专家网络咨询平台;畅通信息流;开办科普知识宣教专栏。城镇宣传无盲区。经常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志愿者进社区进小区进院校进机关,对适龄人员开展专题讲座,面对面咨询交流;农村宣传无死角。根据农村适龄人员居住分散人员减少的特点,注重灵活性。组织专业人员进村入户,进行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村计生协会和会员的宣传优势,积极组织适龄人群参加专题讲座,负责免费科普宣传资料,开展一对一服务。提高育龄妇女对分娩镇痛知识的易得性和认知能力。宣传教育讲科学。消除育龄群众对分娩镇痛的误读,达到家人支持、本人参与接受的目标。知识点要精准。做到有的放矢,让群众知道分娩镇痛的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对自然分娩、无痛分娩、剖宫分娩的科学认识;科学回答群众群众对无痛分娩与剖宫分娩所用麻醉药物有何影响之问题。无痛分娩用的麻醉药物浓度剂量远远低于剖宫产,只有剖宫产的十分之一,而且直接注入椎管内,经母体循环后通过胎盘的药物十分有限,并在医务人员的观察中随时调节,故对胎儿及母亲均无不良影响,药物况且在母体内很快代谢完毕,也不影响母乳质量。故是十分安全有效的分娩方式。让群众知道哪些准妈妈可以实施无痛分娩,以及可能发生并发症、后遗症等风险。(方博)

作者:方博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