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田村位于双牌县南部,距县城约35公里,距207国道约8公里,与理家坪乡政府仅一洞相隔,遥望可见。坦田村是湖南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其清代古民居群"岁圆楼"为湖南省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坦田村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初年,即公元1008年,距今逾千年,是真正的千年古村。该村332户1269人无一杂姓,清一色为何姓,皆发源于同一始祖,已繁衍48代。该村清代以前的连片古建群落面积达100多亩,古建筑达200多座,至今仍较完好地保存了大量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古建筑、古遗址。其间的清代古民居"岁圆楼"为该村古民居的集大成者,其建筑艺术、雕刻艺术、彩绘艺术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文物研究价值。
"岁圆楼"始建于道光16年,即公元1836年,建成于1840年,为当地富商何贤寿所建。"岁圆楼"坐西朝东,背靠后龙山,面向坦水和马山。房屋按照"九宫飞星"的风水理念呈正方形布局,共三排九栋六十三间,按纵向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二润庄"、"六如第"、"四玉腾飞",总建筑面积约12亩。房屋为砖瓦木架结构,每栋房屋均按统一的"U"型布局。正屋为湘南典型的三间堂式结构,中间为大堂屋,左右各有前后两个卧房。堂屋前设天井,天井为大方块青石铺就,四周有青石砌成的深宽约一尺的排水沟,天井两边置一厨一厢房。庄院的外围砌有青砖蓝灰围墙,围墙四角侧翼各开门一扇。三个单元的房屋之间及房屋与围墙之间设有四条宽约一点五米的青石板巷道,每栋房屋的两翼均开设了侧门与巷道相通,关门即自成一体,开门则四通八达,出入极为方便。巷道两边为青砖砌就的高大的防火马头墙,把一个单元与另外一个单元分隔开,即使一边起火,也不至于危及别的单元。房屋的整体设计注重了防火、防盗、排水、逃生、相互照应、相互联络等诸多因素,既安全可靠,又方便实用。
前排三栋房屋的大门门框均为整块方形石料砌成。门槛、门柱、门梁、门墩、柱础皆是用石头精雕细琢而成,石上刻花雕兽栩栩如生,雕刻工艺精美绝伦。三扇大门前面都设置了方形四柱门亭,面积约四平方米。门亭上有镂空雕成的立体龙头、麒麟等护院瑞兽,刀法细腻,形态逼真,威武庄严。石头门柱上雕刻的"马山萃秀,坦水流祥"、"廉泉让水,义路礼门"两幅楷书对联,书法飘逸俊秀,边饰美观大方。虽聊聊数字却寓意深刻,既高度概括了坦田的自然地理风貌,又凸显了主人崇尚儒家礼义廉耻的道德思想,堪称联佳书绝的门联精品。大门内约一米处设有屏风,亦是湘南大户人家建房的基本风格。如有官员或贵客来临,主人会提前卸去屏风,是为"开中门"迎客。进入大门即是天井,越过天井,即可进入大堂屋。站在堂前四顾仰观,但见梁枋、挑檐、雀替、屏风、楣窗、廊壁等处都有精致木雕,汇集了阴刻、阳刻、浮雕、镂空雕、圆雕等多种雕刻技法,涵盖了寓意吉祥的花鸟虫鱼兽等内容,技艺之精湛,内容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墙头水脊多有彩绘,除花鸟虫鱼等内容外,还有几何纹饰和写意图案,琳琅满目,五彩缤纷。室内桌椅板凳及碗盏床具等日常用品也多精致雕花装饰,尢以那张雕花古床上镶嵌的何绍基墨宝"休怪题诗难下笔,枝头鸟语话红妆"最为珍贵。这些装饰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凸显了古村源远流长的儒家道德思想和湖湘文化印记,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无处不有的艺术品的大量存在,把诺大的一个庄院装点得风生水起,使整座庄院散发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虽然有些地方略显破旧甚至破损,但依然彰显出这个庄院往昔不同寻常的辉煌。
坦田村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人才辈出,文化灿烂。坦田何氏家族的开山鼻祖何守琮(公元1008年-1100年)乃宋大理寺评事文林郎,何宗器为明永乐年间都察院监察御史,明嘉靖年间的进仕何颐官至广东潮州府推官,其余大小政府官员达60多人。翻开《坦溪世家何氏族谱》,可以看到《十条家训》、《百字劝》、《为人宜鉴》、《家学渊源》等族规家训,更可读到近百首何氏先人写下的脍炙人口的古诗集《坦溪马山赋》,充分反映了坦田何氏族人崇尚耕读的传统观念和崇尚礼义诗书的儒家道德思想。传统的思想、道德、宗教、信仰等文化元素与农耕文化在这里得到完美结合,成就了坦田人丰厚的文化积淀,确立了坦田作为江南古农耕社会活化石的地位。
坦田如诗如画的环境,坦田年代久远的老屋,坦田简简单单的人们,给人一种古农耕社会的历史原真感,给人一种喧嚣尘世以外的宁静。在古老的积善巷、玉润巷上漫步,在来凤桥上看日出日落,在坦水河里沐浴嬉戏……抑或是坦田人那种简单恬淡的田园生活,都令人向往。
[编辑:李 石]
作者:幺哥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