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祝福文塔

作者:幺哥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8:58
—分享—

  在双牌县城南百余里的江村镇黑漯村,有一座具有很好的文物、文史研究和旅游开发价值的石塔,是为文塔。

  文塔坐落在黑漯村两个村落之间的田垌中,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文塔侧面有一长宽高各约三米的石拱桥,与宝塔同时建成。桥下,清亮晶莹的黑漯溪水穿过桥拱从文塔塔基下缓缓流过,流经村前的万亩田畴然后汇入潇水。宝塔周围是一片绿色的稻田沃野。稻田的尽头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古民居。那气冲霄汉的高大的马头墙,那寂静幽深的青石板巷道,那写满岁月沧桑的青砖黛瓦,无一不彰显这个村落的古老以及她昔日的辉煌。古村落的左右及后面三面环山,面向文塔坐落的宽阔田野,四围皆绿色。一条清亮的小溪傍村而过流向田野流向远方,小村显得美丽而宁静……

  文塔高约10米,塔基直径约3米,纯粹由方形青石砌成。塔身为五层六面,为封闭中空式石塔,不可进入亦不可登顶。塔身自下而上逐级缩小,除第五层外,每一层均开设了一至二个约一尺见方的拱形进香口。层与层之间设有石檐,石檐上设有形态各异的翘角,有的形似浪花,有的形似鸟首,有的形似兽头,有的状如楔子。塔盖呈梯形隆起,半球形覆钵封顶,顶置宝葫芦,造形美观大气。

  第一层的正面有双狮嬉球、天官赐福、鱼跃龙门等浮雕,雕技较为精细。第一层的左侧面有一块两尺见方的碑文,记载着造塔者的姓名、造塔目的、造塔石匠、造塔年月等内容。碑文的正上方刻有“文运宏开”四个大字,彰显出主人造塔的初衷。二、四、五层别无特别装饰,唯有第三层的正面雕有一个二尺见方且涂沫上了珠砂呈红色的大字。这个大字初看象“魁”,再看象“魅”,细看两个字都不是,而是在“魁”字的基础上去掉了“鬼”部中的“厶”,在“斗”部的下面添上了一撇一捺。这到底是个什么字?又是什么意思?问同行的人无一能说清,问本村的人都讳莫如深,这反倒激起了我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冲动。

  据一老者介绍,此塔的建造者叫何启凤,是当时远近闻名的大地主,拥有良田千亩,金银无数。遗憾的是,其本人空有家财万贯,却不通半点翰墨,命中有富无贵。后见次子希元学业渐进,始中秀才,旋赴省试,中举有望,遂造文塔,祈望自此“文运宏开”。石塔落成之日,恰逢希元中举之际,真是双喜临门,一家人张罗着摆酒庆贺。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中举荣归祭祖的希元不幸半途暴病身亡。噩耗传来,美梦成泡影,喜事变丧事。何启凤悲痛欲绝,疑有鬼魂附儿之身,深恶此祸乃建塔所致,遂请师公刻一杀鬼符于文塔,以镇弑儿妖孽。原来这不“魁”不“魅”的怪字乃师公杀鬼符,真是出人意料。

  何氏建文塔而遭遇丧子之痛,闻者大多扼腕叹息。亦有那与何家不睦者讥其人心不足、贪得无厌,一时间此事传为乡间笑谈。然叹息也罢,笑谈也罢,我以为何启凤这种重文倡学的精神是值得推崇的。作为一个本无多少文化的封建地主,能架桥疏河道以造福乡邻,建塔祈文运以倡导学业,这种精神委实是难能可贵的。

  然据我了解,自文塔建成后的一百多年里,何氏家族及这个古村并没出过什么文星达官,这的确辜负了建塔者的心愿。古村的人们至今仍然将文塔作为一个封建地主贪得无厌的笑料来谈,而不是将文塔作为重文倡学的文物来推崇,这委实是文塔的不幸,亦是这个古村的悲哀。

  我以为,一个不重视文化的国家是永远强大不起来的,一个不重视文化的民族亦是没有多少希望的。然而在现阶段的我国,文化依然重视不够,文人依然多数穷酸,国人浮躁的多学习的少,文化看似空前繁荣,实则空前迷茫。我们期待着中华民族“文运宏开”的时代早日到来,我们期待着文化真正繁荣,文人真正富裕,国人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的那一天早日到来。我辈当崇尚文化,疾志厉学,让那千千万万如文塔建设者那样的已故的重文倡学者含笑九泉。

  祝福文塔,祝福中国文化!(2010年7月13日幺哥作于双牌醉风楼)

[编辑:李 石]

作者:幺哥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