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保理念 注重务民实效
近年来,县医保中心转变观念,大胆创新,逐步从单纯的"扩面征缴,基金管理"的常规模式转型为"服务民生、科学发展"的精细化、效率化的管理模式,突出帮助群众解决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力在创优医保环境、提高医保待遇、方便群众办事、确保基金安全上下功夫,紧紧抓住医保服务这个关键,让老百姓得实惠,以此吸引和带动群众自觉地参保缴费,取得了显著成效,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一、在没有增加县财政任何投入和参保职工任何个人负担的前提下,通过积极争取国家医保补助资金,实现了职工医保待遇逐年递增。至2010年底,住院医疗费政策内医保支付率从原来的平均75%增长到87.5%,同时医保起付标准在原医院级别的基础上分别降低了200元,医保支付限额是从原来的5万元封顶提高到12万元,另外,医保用药和诊治范围、服务设施及标准等"三个目录"也有了适当放宽,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
二、将全县所有改制企业退休人员全部免费纳入医保,且其医保待遇享受与行政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致。在困难企业纳入医保工作中,一是经过调研,充分掌握了我县企业的实情,通过降低缴费门槛,将县属国有集体企业全部作为困难企业纳入了医疗保险范围;二是在争取到足额的上级医保补助资金的前提下,将破产关闭企业的退休人员全部免费纳入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此项工作是县委、县政府关注民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维护全县经济社会稳定的关键。
三、成功启动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妥善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城居医保工作开展以来,县医保中心充分吃深吃透和用足政策,原则性和灵活性并举,充分协调好相关部门和城乡各经办点的工作,严把准入关和结算关,既成功地为群众办了实事,又避免了出现其他统筹地区基金结算较混乱的现象,成为全市效仿推行的模式。
四、建立了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全县公务员医疗保障得到进一步提高。自取消公费医疗纳入医疗保险管理后,公务员的医疗负担明显加重,随着新农合和居民医保的相继启动实施,公务员医保待遇较之农民和城镇居民已没有丝毫优势甚至还要低,为保证公务员的医疗待遇达到正常水平,县医保中心通过认真调研并积极向政府领导汇报,经县政府常务会议批准,从2009年起建立了全县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确保了我县公务员群体的医保权益。
五、切实解决"报账难"的问题,实行县财政拨款单位在职和退休职工即时报账,在享受医保待遇时不再附加单位同步缴费条件。长期以来,职工报账必须附加单位同步缴费条件,由于我县财政困难,单位缴费很大程度受财政资金安排或单位领导个人意愿的制约而形成短期欠缴或长期拖欠,医保待遇享受时间很难与单位缴费进度同步,导致相当部分参保职工医疗费不但要个人垫资而且长期得不到报账,尤其是异地安置和居住在乡镇的退休人员,从乡镇或外地赴县城往返数次医药费都得不到及时报账,因此,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基于普通职工群众不能决定单位缴费的实情,县医保中心想民所想推出了即时报账制度切实解决了"报账难"的问题。
六、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近年来,县医保中心克服人少事多的困难,在所有工作当中始终贯穿"医保就是服务"的理念,创新和改进工作方法,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既考量业务环节的必要性,又合理地简化相关手续,方便群众。一是将全县城乡30多所学校分别办理异动测算、分期缴纳医保费整合为由教育局统一办理异动测算、按年一次性划缴的模式,直接免去了30多所学校每年多次往返医保中心办理测算、异动处理和年终结算等业务所耗费的大量人力和财力。二是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参保人员就医住院、检查治疗、出院结算、待遇支付等医保运行环节实行医院前台"一卡通",勿须医院和医保中心往返奔波,即患者凭医保卡直接刷卡住院诊治,患者出院直接在医院结算时用医保卡或现金支付自负部分即可,整个业务不出医院。三是将报帐比例由原来的三档二类累加计算整合为在职、退休两类,缩短了费用审核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四是对长期居住在外地的参保人员,调查核实后办理异地安置手续,因病住院可在当地自选定点医院住院,一年内不需办理转院审批手续。五是切实为参保群众排忧解难,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扎实,实现了涉医保问题的零举报和零上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城镇职工医疗生育保险市级统筹的开局之年,县医保中心已将2011年作为我县医保精细化管理年,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创优服务理念和方式,为全县医保对象提供更好、更完美的服务。(县医保中心 邓苏铭供稿)
[编辑:李 石]
作者:邓苏铭
编辑:李庆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