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要把准“四点”

作者:吴国政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4:28
—分享—

  干部作风的好坏关系着党的形象,关系着人心向背和事业的兴衰。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提出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向全党发出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伟大号召。为切实解决好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县委把今年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和“工作狠抓落实年”,在全县开展了干部作风建设活动。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这项活动,结合实际,着力把准“四点”,狠下功夫,确保活动真正取得实效。

  一、瞄准着力点,强化自身修养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干部的自身修养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思想作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必须要实施强基固本工程,重视对干部的“四修”,不断增强“四力”。

  一要重修学,增强免疫力。“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明识,非学无以立德”。对于新时期的干部来说,学习是一种政治责任,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生存状态,是一种终生行为。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思想境界和自身素质,才能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才能在关键时刻不被名利所惑,不被金钱所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

  二要重修身,增强约束力。“名节源于修身,境界升于内省”。修身,就是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各级干部做到修身,就是要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率先坚持“八荣八耻”,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讲操守、重品行,坚决抵制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不断净化自己的“生活圈”、“娱乐圈”和“社交圈”。要时刻检点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坚持“天天洗脸”“经常照镜子”,洁身自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三要重修心,增强亲合力。“心,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修心是理顺情绪的关键,情绪是身体健康的要害。对党员干部来说,修心就是要有平和之心、互让之心、相帮之心、坦荡之心。要学会适时让人。让,不是软弱无能,而是一种智慧、一种雅量。退让有度是君子之风。我们党员干部只有修好心,做到身心和谐,才能心情平和、心境坦荡,才能不惑于个人得失,处理好各种关系。

  四要重修德,增强感召力。吏无德必乱,政无道必亡。“道德不倡,天下不宁”。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社会,对社会风气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君明臣直”,官德正则干群合,干群合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会稳。因此,领导干部要经常反躬自省,时刻注意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众,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言必行,行必果。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化别人,鼓舞人民,影响社会。

  二、找准立足点,坚持执政为民

  “民,国之本也”。“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坚持执政为民,必须解决好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核心是要在广大干部中树立起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良好风气,使之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注意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首先,要真情待民。古人曰:“衣暖而忘百姓之寒,食美而忘百姓之饥,非人也!”真情从何而来,来自于对群众酸甜苦辣生活的亲身体验,来自于对普通老百姓尤其是处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生存状态的同情。有一次下乡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那天我到一个边远山区调研,走到一户农民家里,主人见我们后,要乡里的干部陪我聊天,自己便匆匆地出去了。一会儿,只见他左手端着一升米,右手提着一罐酒,怀里还惴着几个鸡蛋,从后门溜进屋。中午吃饭时,虽然主人一再殷情地劝我,可我怎么也吃不下……基层干部大多来自农村,虽然走出来了,但决也不能忘本。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和兄弟姐妹,我们要经常亲身体会他们的疾苦,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真正做到群众有苦,我们心里难甜;群众有难,我们心里难安;群众有冤,我们心里难平,才能真正与人民群众心连心。

  其次,要实意帮民。郑板桥有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密切联系群众不是到群众家里看看就能解决问题的,而是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一是解决好群众最急需解决的民生问题,特别是农村特困家庭的生活困难问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问题、留守儿童问题,边远山区的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电视通讯等问题。二是集中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现实问题。包括部分单位办事效率低,甚至设关设卡,制造麻烦的问题;个别地方和行业非法垄断经营,强买强卖,强装强卸,阻工挠工,偷税漏税,敲诈勒索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霸车、霸路、霸客、霸运,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问题。三是切实解决好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例如双牌是资源大县、旅游新县,要打造旅游名县和经济强县,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的基础上搞好开发,为双牌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要协力安民。“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为政之道在于安民。要做到协力安民,必须切实解决好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纠纷,认真抓好信访、调处、防控等环节,努力将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抓信访,必须坚持谁接待、谁负责,一包到底,一案一清,确保本地本单位的矛盾不上交、问题不外推。重调处,就是把关口下移,经常深入基层排查各种矛盾隐患,做好事前防范工作,将问题解决在初始阶段。搞防控,就是整合综治资源和力量,完善防控网络和机制,形成“撒开成网、收拢为拳、上下联动、左右链接”的治安防控体系。为此,全县从5月开始,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活动,组织机关干部深入到农村、企业和社区,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排查出来的重点矛盾和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包干负责,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化解,全力维护全县的政治大局稳定。

  三、把准落脚点,促进各项工作

  所谓“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治则天下治。”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目的是促进各级干部转变作风,干好事业;激励各级干部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尽心尽力地为双牌发展谋大事、担难事、干实事。

  一要专心谋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谋事是推进工作、实现目标的前提。把专心谋事的要求落实到干部身上,就是要做好“明”、“清”、“消”、“树”四字文章。“明”就是要明确全县经济发展形势,今年“双过半”的任务还有较大的缺口,72个重点项目还有14个没有落实启动,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清”就是要理清发展思路,认真抓好全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任务目标的贯彻落实。“消”就是要消除当前广大干部中存在的错误观念,特别要解决干部作风的纪律松驰、作风懒散、精神萎靡等突出问题。“树”就是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带好人、履好职,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积极为干部搭建谋事平台,引导他们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在促发展上。

  二要勇于担事。“只问是非,不计利害。”勇于担事是推进工作、实现目标的保证。在推进“三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广大干部要有以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一往无前的精神,百折不挠的斗志,励精图治的作风,勇于担事的勇气。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落实措施、推进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做勇于负责、敢于负责、善于负责的表率,坚持把敢不敢担事,敢不敢负责作为衡量自己品质和官德的标准,真正做到遇到困难不回避,关键时刻敢出面,处理问题能决断,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勇于开拓,锐意创新,不断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三要踏实干事。“一步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踏实干事是推进工作、实现目标的关键。如果目标再明,思路再好,没有实际行动去抓落实,永远也只能是镜花水月、海市蜃楼。因此,广大干部要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正在推进中的重点工作,要实行“三紧盯一督查”工作制,即紧盯目标、紧盯落实、紧盯进度、定期督查,务求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要讲究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敢于实干,善于实干;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在攻坚克难上狠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在抓好落实上狠下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四、抓住关键点,构建长效机制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加以制度保证,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

  一要健全机制,规范管理。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当前,我们着重要从健全民主集中制制度、工作运行机制、中心组学习制度等方面入手,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制度建设;要围绕党员干部中易见、易犯、易复发的问题,建立完善学习教育、工作纪律、财经管理、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工作制度;要围绕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建立健全奖勤罚懒机制、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要围绕强化工作落实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干部政绩科学考核评价、责任追究、督促检查等工作制度和工作办法。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健全长效机制,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要多管齐下,强化监督。“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将起向腐败。在作风建设中,要将监督检查作为促进作风落实的重要手段,成立联合督查组,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在县电视台、政府网上开辟专栏,认真开展群众评议活动,将日常监管、重点检查、明查暗访相结合,将组织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对群众举报的问题,认真组织查处;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公开曝光,对评议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亮黄牌警告,并督促限期改正。做到事事有结果、件件有着落。

  三要严格考核,兑现奖惩。“赏德罚罪,贵在不滥,赏者必当其功,不可以思进;罚者必当其罪,不可以辜免。”从今年开始,全县干部作风考核将列入各地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结合实际制定出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考核办法,全面考核。对干部作风建设考核居后三位的单位予以通报,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县委、县政府作出检查;实行“一票否决”,对年度考核排后三位且群众测评满意度不到60%的领导干部,按有关权限给予组织处理;对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要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工作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干部,依照《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严肃查处,切实解决“无能官员”、“无为干部”、“无德公仆”的问题。


  (原载中国党建网、红星网永州分站)

 

作者:吴国政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