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王曙芳:追寻207国道双牌大山公路历史印迹

作者:王曙芳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4:03
—分享—

  --我国1958年发动“大跃进”运动,“超英赶美”的震撼口号。我不去分析研究他是不是切合国情实际还是……。但被那一股子“愚公移山”官兵一致,大干实干的精神所鼓舞,这种精神同时也深深地刻进了公路建设的历史长河中。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头”。这是当年全国上下提倡的时代性口号,也是修筑207国道双牌大山段公路“天堑变通途”的伟业写照。双牌大山段公路建设就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下擂鼓上马。


  --采访手记


  历史背景


  当年,因修建双牌水电站筑坝,原公路被水淹。公路必须改线,省交通厅派技术人员测设后,确定该段公路建设标准略高于简易公路(山区林道)。当时由于测设设备简陋,没制定设计图纸和预算,施工中采取边组织、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方案进行。即:“指手设计、挥手施工”。是年9月,中共衡阳地委派刘锦堂负责组成“零道公路改线指挥部”主持全盘工作。同时决定分别成立零陵、道县公路改线指挥部。共分7个工区实施施工,共计划投入民工28500人。因修建双牌电站和大炼钢铁,实际上修路民工仅占计划的46%。加上工程材料供应短缺,进度缓慢。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中共衡阳地委决定从祁阳、宁远、江华等县抽调民工增援,从祁阳、祁东抽调1000余技术民工修筑桥涵。大大加快了工程进度,1959年3月,零陵、道县分别继续组织500人上马施工,撤销指挥部。施工管理由零陵、道县养护工区负责。是年8月通过公路建设者的努力,大山公路的改线工程终于全面完成并试通车。大部分路段是3~5米宽的泥土公路。其中双牌至尚仁里10公里,地势较平坦;尚仁里至虎岩坝32公里,系山峦起伏,群山叠障。越棕树坳、桃花坳、司仙坳三个隘口,上下八道回头曲线。笔者参加1989年12月3日发生在“老虎口”、“阴阳界”震惊全国的12·3特大交通事故工作调查组记下了这样一组数字38公里的大山公路,转弯半径小于15度的有43道。随着交通公路建设的逐年改善,历经60多年的改造加宽,加砌护坡和挡土墙,路面、路基宽度大部份上能够达到5~6米,历年来尽管公路部门作出了积极努力,双牌的大山公路仍然是一条编制等级外公路。虽然编列入了207国道代码,但由于大山公路坡徙、弯急、线型差等指标达不到二、三级公路技术标准,数十年来,上级交通部门对此38公里公路无法列入编制范筹。此段公路又是207国道的必经之路。因此,过去省、市在对每年作维修改善投资预算计划颇要费一些周折。


  打造大山公路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


  在永连公路和永蓝高速未建成通车之前,207国道是我市唯一南北公路交通的主要命脉,而双牌大山公路更是重要咽喉。历年来,从双牌成立县开始,双牌公路局管辖207国道60公里,其中大山公路38公里,即从五里牌异蛇山桩起至打鼓坪的溪浴山桩止。历年来这段公路为南六北五县区的出入和国民经济建设及运输经济发挥了致关重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60多年来,通往这条段公上的行车总量达1200多万台次。同时,由于大山公路的险峻,交通事故频发,对于这段永州唯一的南北通道,如果交通一旦受阻,南来北往的车辆更是插翅难飞。公路部门自2008年加大对安保设施投入,以打造“安全保障”来贏得“民心工程”。据统计数字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总共投入双牌大山段路段的安保建设经费859万余元。沿线建设防撞墙防墩10012米;玻型钢制护栏24006米,凸型反光镜、标志牌120处(块);减速标线1848平方米;处置安全隐患127处。通过对安保工程的不断完善,辖内公路的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及财产损失逐年下降,较大安全隐患逐年下减,基本上杜绝了特、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发生。安全通行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为永州市和辖域群众提供了较舒适的便捷交通环境,为“四化”“两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与此同时,也为公路沿线的乡村和居民生产生活经济建设提供了安全便利条件。


  老同志回忆的辛酸经历


  唐欧生,这位年近8旬的老养路工人,当年融入了双牌大山公路“筑路大军”队伍。40多年的风雨养路生涯全部刻写在他的脸上,忆起当年筑路的经历时,这位憨厚的老人感叹道:“那时苦,一句话,事要做,吃不饱。我们三工区有500多民工,不到3个月民工跑了一半之多”。说毕,这位老人脸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仿佛当年那些辛酸经历我在他那刀刻般的脸上能够读懂一些。当时的生活我们每人每天1斤半大米、三五天吃一餐肉、其它餐吃豆腐、蔬菜、野菜、坛子菜等。修路没有机械设施,全靠肩扛手撬,土石方运输用的是手推车,当时指挥部只提供坚石方部份爆炸物品。每名民工配发锄头、十字镐、钢钎、铁锤、扁担、箢箕、铁锹等劳动生产工具。压实没有压路机器,靠10多人组成一个“号子队”,齐心协力背着一个足有2、3吨多重的石滚滚来回在工地上碾压,修通一段碾压一段,就这样样一复一日月复一月直至38公里大山公路修通。基础公路虽然通车了,但一天难得有几辆汽车在路上跑,当时有人形象地称之为:“雨天是"水泥路"、晴天是"尘土路"”。幸好高山有好的水,唐欧生和他的工友们收工一回到工棚,第一件事就是洗尽身上的灰尘和泥浆。就这样当年这位血气方刚的汉子在这种环境中坚持了下来;从强烈的体力劳动拼搏了下来;从辛苦困境中挺了过来。从而使他从一个农村放牛娃一辈子与公路结下了不解之缘。唐欧生是好样的,他40多个饱经风霜春秋的养路岁月生涯中历尽艰辛、克服种种困难,为大山公路铺砂加砾,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那个时代没有机器设备生产碎石,靠人工手锤锤砂砾石。定额规定,每人每月至少要完成10个立方米的砂石材料,且不能耽误正常出勤。将人工砂石子料铺加路面、补坑垫槽。唐欧生和他的工友们就利用晚上和星期天用手锤敲击砂砾石。经过长年努力加上行车碾压,大山段公路逐步成型,路基路面逐步稳定。


  领导身先士卒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大山气候变化多端,每当寒潮来袭,冰雪覆盖,大山公路的通车环境便受到严重影响。1961年春节临近,一场大雪覆盖双牌大山,公路咫尺难行。每年此期,地区公路系统的干部都要到工班蹲点。时任零陵地区公路总段党委书记的扶良备同志蹲点综树坳工班。除夕晚餐照习惯要备有好酒好菜,但是,这次除夕晚餐却很寒酸,当时处在计划供应时代,每名工人只供应1斤肉、半斤豆腐。虽然领导与工人们一同就餐,扶良备、任德道等驻点领导不吃工人们分配到的肉食晕菜,纯厚朴实的唐欧生等养路工人将自己分得到的晕菜“减半”硬是递到领导面前,扶书记等领导们说啥就是不吃。说:“这是你们份内的计划供应物资,我们的供应物资在家里过几天回家有吃,你们今晚吃不完明天初一可以再吃”。说完收起碗筷自己洗净,组织开会,按排近几天的抗冰除雪工作。


  改造207国道双牌大山公路迫在眉睫


  207国道双牌大山公路历经63年的艰难承受,2012年10月10日,双牌大山脚下锣鼓喧天,彩球高悬,鞭炮齐鸣。207国道尚仁里乡近3000名群众欢聚在这里自发组织舞龙舞狮队,热闹非凡。

  主席台上就座的有省交通厅、省公路局、永州市人民政府及相关县区政府、部门的领导。207国道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县城全线改造工程举行开工典礼。时任永州市委书记张硕辅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魏旋君主持开工仪式。207国道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城公路改建工程有隧道5座。总长3483米。其中最长的是司仙坳隧道,长1650米。5座隧道都按二级公路隧道标准设计建设,净宽10米、净高5米,为双向行车单洞隧道。设计行车速度60公里/小时,预算总造价为25700万元。工程完成通车后,双牌到道县将缩减40分钟。

  开工典礼上,时任市委书记张硕辅致辞。他说,这是我市交通三年大会战中的又一重大工程项目,标志着我市干线公路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打通双牌大山公路交通瓶颈,是市第四次党代会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它是确保安全舒适、便捷、降能、环保、提速,融通市内南北两大区域的现实需求,是全市人民的共同心愿。意义十分深远重大。

  张项辅要求,道县、双牌要抢抓机遇,自我加压,迅速组织人力、物力为工程做好征地拆迁、矛盾调处、资金落实等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力推进工程实施;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业主特别是各施工、设计、监理单位一定要充分认识该项目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起强烈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严格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起对工程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多级别的监管体系和考核机制,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质量、进度、廉政等各项指标创优,着力打造优质工程;市发改委、财政、国土、住建、林业、环保、水利、交建投及电力、电信等部门要及时为工程办理各项相关审批手续,落实有关优惠政策,为项目建设畅开绿灯、提供方便、解决问题。项目主管部门及业主要主动与各级政府及部门密切联系、积极协调,合力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创造优质的建设条件,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在建设过程中,现任市委书记陈文浩、市长严志辉等市政府领导,市公路局长蒋仕民,双牌县委书记苏小康、县长魏和胜、及相关副县级领导多次深入施工现场调研办公,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助双牌大山公路建设开山劈斧。

  据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双牌尚仁里至道县城计划总投资5·4亿元。截止今年5月中旬通过建设者们的努力,己完成2·5亿元。接近占总投资的50%。预计2015年底可全段建成通车。到那时,双牌大山公路这段沿用了63年的等外公路将退出历史舞台。由一条准二级公路所代替。(王曙芳)


 

作者:王曙芳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