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牌姓氏考》——王姓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泽华 编辑:兰莉 2021-01-14 11:55:08
—分享—

【姓氏起源】武王灭商以后,传至二十一代东周灵王(约前571—前545)。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谏而被废为庶民,离宫定居河南嵩山一山村,17岁郁郁而终;后其子嗣宗敬因诸侯争霸之战迁至山西太原。由于姬晋原为太子,宗敬是周王朝的嫡传后裔,世人便称之为“王家”,意为王子王孙、王室之家。于是,宗敬改“姬”姓为“王”姓,开祖立宗,为王姓得姓始祖;尊“太子晋”为太始祖,名“王子晋”。故王氏起源于王子晋及其后代,根在山西太原;姓氏源流至今2580多年。王姓历史上曾经历六次大播迁,第二十代传人、秦将王离兵败巨鹿自殉后,其长子王元率族人自洛、渭、汾迁徙至山东琅琊、临沂,次子王威一脉仍留在太原繁衍。

【沿革分布】据考究,双牌境域土籍人口中无王姓,现有双牌籍王姓人口大多源于山东琅琊王氏一脉的“三槐王氏”。据传,北宋时期一读书人王祜(大路口王氏祖先王朝瑞的第六十代祖辈,后任兵部侍郎),一天在自家门前庭院栽种了三棵槐树,并对人说“吾子孙必有位至三公者”。果不其然,其后辈人才辈出,其子王旦官拜北宋宰相。于是,就以三槐堂作为家族堂号。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曾专门为其作《三槐堂铭》,“三槐王氏”也由此繁荣昌盛。靖康二年(1127年)北宋灭亡后,三槐王氏大量南迁至江西、浙江、福建等地。

元末明初(1340年),为避兵乱,“三槐王氏”的第七十七代孙王信带领五个儿子从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匡山寺鹅颈塘村先迁至湖南茶陵,后迁祁阳古木塘(现属祁东);在湖南又生二子,即六子王朝瑞、七子王朝儒。长子朝先及子孙居祁东大票、延山寺、油扎头;次子朝村及子孙居祁东畔塘、铁坡湾;三子朝祖及子孙居祁东山水坡;四子朝宗及子孙居祁东三望甸、官坪;五子朝瑾及子孙居祁东书林寺、西冲。

王朝瑞、王朝儒(早亡,后裔无记载)兄弟二人及后裔再迁,先居永州南关外,后迁南乡杨洲埠,最后定居双牌县大路口村。

王朝瑞字浩兴,为双牌王氏始祖,后葬于五里牌云泉寺旁。至第五代列五大房:祐公房、裕公房、英高房、像公房和庆公房。祐公大房孔悦、二房毛里宫和四房孔恺,裕公房亲睦堂孔怀,英高房孔亮,像公房后头院子定吉窝(大路口6组)等子孙均在大路口繁衍至今。庆公房第六代孙正槐之长子永本子孙居永江乡泥塘村(后划归桃木磥村,今合并至泷泊镇永江村);其中第十八代孙明玉之四子诗武(王岂槐之父)后迁至何家洞乡何家洞村;正槐之次子永安子孙居何仙观高贤村。裕公房第六代孔高子孙和像公房第八代兰公子孙居泷泊镇牙山村(现名乌鸦山村)大磥、柚木磥。

此外,平福头冲头村还有非本宗族王姓人分布,共2个自然组210人;理家坪非本宗族(源于宁远)王姓人口1个自然组189人;茶林、江村、上梧江、塘底等也有散落分布。双牌境内有王姓总人口约2156人,其中本族人口约1777人。

裕公房、祐公房第六代孙孔恒、孔怡和庆公房第六代孙正荣、正华、正源,迁往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农旺乡严家沟居住(现改为王家沟);裕公房德里村(原人民洞1组)延龙(六代孙)第十代孙一兰迁往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寺岭乡五村(王家坝)。

【姓氏文化】王氏宗族排班立辈始于元末明初。双牌各支王氏自江西迁至潇水流域,至21世纪初(2012年),已历24代,平均每代差周期为27年。

1、《三槐堂铭》

苏轼(苏东坡)(1037—1101年) 特为“三槐堂王氏”而作的散文名作,出自《苏轼文集》,被收录入《古文观止》。文章首先从天命的有常立论,肯定了善恶的因果报应,提出“仁者必有后”的观点;然后记叙了王祜手植三槐的经过和期待,以及王祜子孙后代多有仁德贤能者的事实。全文叙事议理,委婉多姿而又清丽顺畅。其文如下: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

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终其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而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

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余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是以铭之。铭曰:“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荫;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荫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 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2、宗族谱系

先祖前九代(开谱)在江西,谱系不详;第十代起迁定居大路口村后,本宗族立宗排辈,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王氏第一次修谱,谱系是: 一家登大尚(有),世(治)化(际)炳昌明。诗书维(惟)绍祖,功德自长存。天开宏景运,保泰庆和春。

1942年族长辈曾鼎力修谱且即将付印时,因日寇攻陷,原稿付之一炬,第二次修谱因此夭折。

2006年开始第三次修谱,2016年增排辈谱系如下:仁贤立国安 政通共兴平。 江峦聚英秀,群豪荣永清。

2015年农历三月初六,湖南永州双牌大路口村与四川族人通谱,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寺岭乡五村(王家坝)王成文亲笔书写两省联谱:源远流长。

3、王氏家训

爱祖国,敬祖宗;孝父母,敬长辈;友兄弟,睦宗亲;和乡邻,训子弟;勤事业,崇节俭。

4、王氏家规

家族十戒:不虐待父母,不赌钱吸毒;不抢劫偷盗,不斗殴行凶;不作奸卖淫,不拐卖妇女;不诈骗勒索,不贪污腐化;不酗酒滋事,不骄傲自满。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泽华

编辑:兰莉

本文链接:https://www.spxrmt.com/content/2020/12/15/8704073.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