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 录
双牌姓氏基本情况
(1)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对姓氏进行统计,全县共有269姓。其中万人以上的2姓,1001~10000人的28姓,101~1000人的63姓,11~100人的60姓,2~10人以内的68姓,1姓1人的48姓。
万人以上:蒋17058,唐13165。
1001~10000(28姓):何9519,周7100,陈6257,邓5938,刘5711,胡5501,张4988,李4858,黄4407,王4165,盘4001,龚3621,杨3612,袁3495,罗2971,廖2574,卢2378,赵2052,文1912,秦1884,卿1869,吴1722,全1684,奉1592,夏1347,潘1288,谢1091,肖1078。
101~1000(63姓):郑968,熊887,马839,林802,郭791,谭723,毛721,朱708,崔614,邹607,赖604,徐528,陶514,冯512,严499,彭486,聂451,易432,高434,单429,蔡428,姜418,梁411,曹402,龙397,尹392,莫379,雷370,屈362,魏359,曾327,贺317,欧阳314,汤307,韩305,段304,钟303,鲁273,吕252,顾239,甘227,杜221,孙186,ト185,艾179,余175,倪174, 万165,石147,沈139,喻135,许134,管131,方128,阳128,叶124,江124,伍122,欧121,乔113,齐113,付112,安103。
11~100(60姓):柏98,颜96,申91,兰87,皮87,曲84,薛82,汪81,宋79,义75,戴69,蓝63,滕61,邱60,敖58,金57,丁52,乐48,左44,陆43,钱43,裴43,苏41,子37,芦33,佘31,凌29,贾27,成26,田25,涂25,盛25,包23,施22,孟21,姚20,庄19,范19,黎19,程18,任17,傅16,涂15,桂15,符15,董15,蒲15,樊15,邝14,宁14,向14,封14,鄢14,于13,辛13,房12,柳12,阙12,俞11,康11。
2~10(68姓):井、无、韦、车、中、仇、乌、升、孔、白、吉、过、匡、郭、羊、关、讳、米、阮、麦、芮、时、利、佐、邵、青、苗、苑、岳、官、郝、荆、荼、侯、禹、洪、祝、耿、载、晏、股、席、宾、容、桑、梅、常、银、商、章、阎、屠、续、覃、葛、敬、舒、童、富、温、游、楼、腾、詹、翟、华、荣、骆。
1人(48姓):刁、力、丰、云、亢、巴、世、由、史、代、丛、主、记、合、危、宇、祁、芳、岑、佟、冷、邰、尚、图、宗、郎、项、贵、钦、首、真、栗、原、海、庾、尉、粟、黑、焦、湛、甄、零、简、鲍、漆、濮、瞿、占。
—— 摘自《双牌百科全书》
(2)双牌县内现有姓氏 285个,其中蒋、唐二姓人口各10000人以上,刘、胡二姓人口各6000人以上,何、张二姓人口各5000人以上,以上几姓分布县内各乡、镇场,占县内总人口的26%。一部分姓氏人口较少,主要是改革开放后迁入人员。县内诸姓,按笔画顺序排列如下:
丁、卜、力、刁、于、万、凡、义、马、子、王、丰、云、井、无、车、区、中、牛、毛、仇、乌、升、文、方、亢、尹、巴、 孔、邓、甘、世、艾、左、石、龙、占、卢、申、叶、田、由、史、白、丘、付、代、丛、皮、包、乐、主、邝、兰、记、宁、冯、 边、吉、朴、巩、成、匡、过、曲、吕、朱、乔、伍、任、向、华、全、合、危、邬、庄、闫、齐、刘、羊、关、米、江、讳、汤、 安、宇、祁、许、阮、阳、孙、纪、麦、杜、杨、芮、苏、芳、李、严、时、肖、吴、岑、利、何、佐、佟、邱、佘、余、邹、辛、 冷、汪、沈、宋、张、陆、陈、邵、邰、青、奉、苗、范、苑、林、郁、欧、尚、易、罗、图、岳、金、周、庞、郑、单、宗、官、 郎、房、屈、孟、项、赵、郝、封、荆、荣、茶、胡、柏、柳、贵、钟、钦、段、禹、侯、俞、饶、施、姜、娄、涂、洪、祝、首、 贺、姚、骆、秦、敖、袁、载、耿、聂、莫、栗、桂、贾、夏、顾、柴、晏、候、钱、倪、徐、殷、卿、翁、高、郭、席、唐、宾、 容、涂、凌、陶、桑、黄、梅、曹、龚、盛、眭、常、崔、盘、假、符、银、庾、康、章、商、间、梁、尉、屠、续、甄、彭、葛、 零、董、蒋、韩、覃、粟、敬、黑、喻、程、傅、焦、舒、鲁、童、富、湛、温、游、曾、谢、斐、蓝、蒲、楼、赖、雷、睦、鲍、 简、詹、阙、蔡、裴、管、廖、漆、谭、熊、翟、缪、樊、滕、黎、颜、潘、薜、戴、魏、瞿、濮、藩、鄢、欧阳。
—— 摘自《双牌县志》
后 记
文史工作是人民政协一项富有特色的工作。近年来,双牌县政协致力于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先后编纂出版了《双牌地名考》《双牌民俗考》,对双牌的地名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丰富和拓展了双牌县的地方文化研究,受到了各个方面的好评。为进一步推进双牌县地方文化研究,2017年,县政协研究并报县委同意,决定编纂出版《双牌姓氏考》,完成双牌地方文化研究“三考”,使双牌地方特色文化有个基本的呈现。
《双牌姓氏考》的编纂成书,凝聚了各方的智慧和力量。2017年7月,县政协成立《双牌姓氏考》编纂委员会,着手推进编纂工作。县委、县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和支持这一文化工程,在人力和经费上给予了必要的保障。县政协将这一工作纳入近三年的主要工作要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编纂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全力推进编纂工作。县政协唐彦主席、蒋建辉副主席更是身体力行,悉心指导,确定编纂的内容和方向。编委会成员勠力同心,克服困难,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足迹遍及全县所有乡、镇、管理局,走访了大部分村组,翻阅谱书,查姓溯源。各姓氏撰稿人员不辞辛劳、不计得失、寻根问祖、听录述说、潜心整理,较好地完成了编写任务。还有一些县内外专家和学者,无私奉献,殚精竭虑,真诚指导,保证成书具有了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权威性。经过近三年的持续努力,这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了。在此,我们一并向县委、县政府及各位领导,向大力支持编纂工作的社会各界人士,向为此书付出辛勤汗水的编纂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这本《双牌姓氏考》共收录了42个姓氏的情况。相对于我县269个姓氏来说,辑录的这42个姓氏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姓氏因历史原因找不到族谱,而知道家族历史文化的老人也多已离世,使得我们的考证溯源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得暂时搁置,留待以后再行考证、整理,结集出版。而已辑录的这42个姓氏迁入双牌的时间大多比较久远,迁入双牌后又有许多再度迁徙,各姓氏的族谱等姓氏文化资料也不完整,部分姓氏反映的尚不是该姓氏在双牌繁衍发展的全貌,相关内容遗漏、差错甚至谬误也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谅解并予指正。
《双牌姓氏考》编纂委员会
2020年1月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双牌姓氏考》编纂委员会
编辑:兰莉
本文为双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