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罗伟)双牌县总面积1751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了87.57%,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山区耕地少,当地积极鼓励山区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山上的“豆腐块”“边角”等旱地充分利用起来,发展旱地农作物种植,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
芒种过后,在塘底乡黄泥山瑶族村,村民夏之祝正与妻子在山坡上种植红薯,周边小面积的地上已经种好了玉米、西瓜,再有一个月就可以成熟采摘了。他说:“旱地缺水,但适宜种植红薯、玉米和西瓜等作物,成熟后卖出去可以改善生活。”
夏之祝一家是从麻滩村搬迁到黄泥山村的,人均不到5分田。这些年,子女均在外务工,老两口就在门前的山坡上开荒种些经济作物。夏老汉笑呵呵地说:“这不就年轻人说的‘开心农场’嘛,一年四季种些时令蔬菜等作物,既能自己吃,还能补贴家用。”
黄泥山村村支书盘继军介绍说:“除了鼓励大家开荒种植作物,村里还此基础上组织推进旱改水项目,今年改造完成的50亩旱田就种下了水稻。”
为提升农民旱粮生产积极性,去年以来,该县派出农业专家、农技员深入各村,实地了解旱地的土壤、小气候特点等,指导农民种植合适的旱粮品种,科学管种增效益。上梧江瑶族乡新立村农民奉小元就是受益者。他说:“以前种红薯、玉米,亩均纯收入800元。去年,按照农业专家的指导种了红米旱稻,亩均纯收入提升到1200元。因为收成不错,今年还扩种了100亩红米旱稻。”
据统计,今年,双牌县全县落实旱粮生产面积4.2万亩,同比增长0.5%;大力推广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模式,全县已落实玉米大豆带状种植面积3000亩。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罗伟
编辑:陈文英
本文为双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spxrmt.com/content/2022/06/10/1137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