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着力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带头担当作为,做到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这为我们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县级组织部门要对标新部署新要求,坚定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优化选贤任能,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弘扬斗争精神,勇于攻坚克难,奋力担当作为。
坚守初心使命,坚定斗争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坚定斗争意志,增强斗争本领。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党员干部应当悉心领悟、学思践行。在斗争中坚定信仰。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武装头脑,以理论上的清醒保证思想上的纯洁和政治上的坚定;在斗争中淬炼思想。要脱去思想上的浮华,经常掸去思想上的灰尘,自觉与党纪党规对标,向党中央看齐,时刻检视反思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刻不忘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断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斗争中增强党性。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深刻把握讲原则和讲斗争的内在一致性,把党性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加以锤炼、提升。
筑牢政治忠诚,涵养斗争底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斗争起来才有底气、才有力量。党员干部要筑牢对党忠诚的坚实政治根基,只有在政治上“风雨不动安如山”,才能聚集敢于斗争的勇气、挺起敢于斗争的脊梁骨。在斗争中提升政治判断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清醒明辨政治是非,充分把握政治规律、增强政治主动、有效抵御风险挑战的能力,始终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斗争中提升政治领悟力。讲政治不是教条,需要从实践中获得新认识、把握新规律,紧密结合自身职责定位进行思考、领会和体悟,要在对标看齐中扛牢政治责任、提高政治意识、提升政治素养;在斗争中提升政治执行力。政治执行力是领导干部政治能力的具体体现和实际检验,是政治能力建设的根本和归宿。党员干部要强化政治担当,提升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答好新时代政治答卷。
树牢用人导向,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干部的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既与个人的自觉和努力紧密关联,也与组织的用人导向息息相关。把斗争精神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大力选拔在重点项目、乡村振兴、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去“下深水”的干部以及常年奋战在服务群众第一线、改革发展最前沿的干部,引导其担当作为;把斗争精神作为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方面。在“长”“常”二字上下功夫,及时收集干部在“关键时刻”的斗争表现,坚持定性与定量结合、干事画像与干部画像贯通,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确保考准考实;把斗争精神作为管理监督干部的重要约束。动真碰硬调整不敢担当、不善斗争的干部,将其列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重要情形之一,完善落实激励担当作为制度机制,为敢于斗争者撑腰鼓劲,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鲜明导向。
强化实践磨砺,提高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风云变幻的发展环境,务必要让党员干部时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和挑战。一是要不断提升四自能力。躬身入局、正视问题、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提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在顽强斗争中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在顽强斗争中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奋力开创发展新局面;二是要不断积累斗争经验。在斗争实践中把握规律,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根据斗争态势及时调整斗争策略,精心把握斗争火候,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努力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取得斗争最优效果;三是要不断激发斗争胆魄。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和“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担当,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各种来势汹汹的自然灾害,做到临危不乱、临危不惧,在波涛汹涌中破浪前行、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在“斗罢艰险又出发”中争创佳绩。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中共双牌县委组织部
编辑:蒋翔
本文为双牌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