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牌桐子坳村:炊烟暖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丽君 编辑:唐雯 2023-05-30 10:36:01
—分享—

本网讯 (通讯员 王丽君)1934年,红六军团西征时,先头部队曾从宁远县翻越响鼓岭,进入双牌境内的桐子坳,在这里做短暂休息,然后沿大河江索溪而上,并在分水岭阻击国民党第15师王东原部的尾追。8月25日,红六军团分四路向阳明山进军,其中一部分再次抵达桐子坳休整,后经茶林乡到达阳明山。

湖南革命老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有著名的将军县浏阳和平江,有郴洲的“半条被子”、永州的“半截象牙筷”等动人故事广为流传。而当年红六军曾两次停留的桐子坳,如今是什么样子?为红六军提供食宿,保护革命火种的百姓后代,如今生活得如何?

(炊烟暖。张月林/摄)

换了人间

桐子坳村的夏日,虽没有金黄的落叶遍洒山野,但古老的银杏树依然苍劲挺拔。

这个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村”的乡村,在永州市双牌县境内,共有大小银杏树3000余棵,其中百年以上树龄的古银杏217棵,还拥有天子山近万亩原始次生林自然风光。县扶贫办的同志说,曾经,山多田少的地理环境使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经济发展滞后,全村138户55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达43户177人。现在,金黄的银杏叶,给桐子坳村铺出了一条致富路。

乱子草星星点点地开了花。民间素有粉黛乱子草,八月初开花的说法,也许因今年闰四月,不到七月就开了。

自桐子坳村开发乡村旅游以来,先后获得了中国最美银杏村、全国生态文化村、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乡村等美誉,今年初又入选第一批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景区门票收入的8%归集体经济,保底30万元,用于村民的医保以及民生项目。

桐子坳是永州市双牌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山路崎岖,龙根保的人生也如这山路。当过几年民办教师,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的,饭都吃不饱。后来国家实行分田到户,他毅然辞掉工作,回到田间地里。

这一干就是几十年。走走停停中,不幸的事也一直跟随着他。

那年,母亲、自己和大女儿都有高血压,每天要靠吃降压药维持。上世纪九十年代,母亲就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这还不说,大儿子一出生就四个脚趾都没有,小儿子右手的三个指头粘在一起......

儿女们读的书都不多,外出打工收入总还是比不上别人。后来吃穿是不发愁了,但没有钱花。直到2014年后,日子恍惚变了。

不过记忆最深的是2016年的一天,村里邻居家的孩子杨海辉带着扶贫队员来到家里。

桐子坳打算搞旅游景区开发了,你家的田拿出来种花好不好?每亩每年给你家450元,五年后增加20%。

农民都是世代靠田地吃饭,把田给了人家,不是丢了命根子吗?龙根保不情愿,一时也想不通。

(炊烟暖。张月林/摄)

曲径通幽

在桐子坳,杨海辉的身份比较特殊,他既是为桐子坳村开发旅游的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又是村支部书记、当时的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还是土生土长的桐子坳人。对于他,“衣锦还乡”的四年,是人生中最苦的四年。

得从六年前说起吧。那时桐子坳村的确封闭,由于交通条件不断改善,洛湛铁路过境双牌,永连公路、二广高速等公路从村旁经过,一群群摄影发烧友开始走进村里,将镜头对准银杏树等美景,桐子坳村很快成为观赏银杏的打卡点。这时,正值国家鼓励发展乡村旅游。2014年,双牌县委县政府决定对桐子坳村开发乡村旅游,谁知招标的公司与县委县政府发展的思路不配套。

海辉,你是土生土长的桐子坳人,又是农旅开发公司的总工程师,经研究,决定派你到桐子坳当支部书记,对于桐子坳的发展来说,你是最合适的人选。

2016年,杨海辉从县经信委回到桐子坳,2017年县委县政府把招标公司的投入全部买回,决定由农旅发展有限公司来开发管理桐子坳村的旅游。

在到龙根保家前,杨海辉已走访好几户人家了。印象最深的是建档立卡户蒋先能。在路上,村干部就介绍说:

他家很穷,条件特别差,贫困人口有9人之多,都住在只有80平方的木房子里,我们无论怎么给他做工作,那情绪就像是与旅游开发水火不容。

杨海辉了解桐子坳人。当年,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时,途经双牌3天时间,却两次在桐子坳休整。这里的百姓,恨不得把所有能吃的都拿出来招待红军,把自己的床铺都让了出来给红军休息,家家户户如此。一直到现在,百姓传承红色基因,干部们随便到哪家,都会被留客吃饭。

想到这里,进门时更加庄重了些。

海辉奶崽,你晓得我们桐子坳老百姓过日子不容易,离了田地,饭都没得吃,我们再也不想回到从前了。

这里对男孩子的称呼叫奶崽,对女孩子地称呼为女崽。杨海辉在亲切的称呼里,寻找着与村子里看着他长大的人心路径。

蒋先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经历过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苦,也经历了历届的扶贫,他觉得农民只有依靠土地,日子才过得下去。

这样的思想,要改变,不是花上一二天时间做通一二个人的工作就可以的。看看身边,村支两委成员年纪偏大,力量较弱。或许应该先把基础工作做起来,才能推动旅游开发。

于是,把土地流转的步子缓了下来,在杨海辉的组织下,村支两委进行了调整,一律年轻化,进行统一培训,再组织外出学习。

党员干部还有村民代表一到新化县吉庆镇油溪桥村,心里就活了。按油溪桥的做法,桐子坳村的人一路上也商量制定了村规民约。后来用半年时间试行,环境卫生整治进行了积分管理,每个月进行评比,村规民约自2019年8生效。同时总结出六步工作法,当然这是后话。当下之急,统一思想,吃透政策,再继续上门做工作。并且强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旅游,一定会让桐子坳飞速发展,老百姓一定可以富起来。

(炊烟暖。张月林/摄)

阳光叠梦

龙根保还在嫌老婆头发长见识短,妇道人家知道个什么时,没想到杨海辉书记带着村干部又来了。

您家的银杏树拿出来做观赏好不好?每年给780元一棵的租金,不过不能像往年一样摘银杏果打银杏果了。若是自然跌落,还是可以去捡的。

“港”点别的要得,这些就莫谈了!龙根保爱理不理。往年银杏的白果熟了,他们一家人可以将其打下来去卖钱。而一旦归了公家,就由不得自己。

书记说:你看啊,沿海广东深圳那边搞开发,很多人去旅游,百姓个个受益,日子好富裕。这可是百年难遇的好时机!

这时候的龙根保有点动心了,但开发到底好不好,他心里仍没把握。那段时间,村里人见面谈的都是这个。

村民杨先云也很担心:自己管护好银杏树,每年还能收获银杏果卖钱,要是流转出去,树管不好,旅游又发展不起来,那该怎么办?

这是好事,你要反对,那就吃亏了。根玉倒是一如既往。

再看到工作组与村领导白天晚上各家各户做工作,讲政策,龙根保就不含糊了。想想自己这住房吧,原来住着祖上传的木房,像夕阳——斜了,2014年进行危房改造,政府还补了自家1万元。政府总归是为百姓好。想到这些,心就踏实了。

村民的工作做通了,单单2017年,桐子坳村就投入扶贫资金3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0万元,引入社会开发资金800万元,先后新建能停放300余台的停车场一个,游客车辆转运站3个,新建了能容纳1000余人的游客中心,沥青硬化公路3公里,安装路灯80余盏,架设了公路桥梁。河道也得到治理,还建起了集村级医疗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功能于一体的村民休闲中心大楼。

也就在这一年,种植了四季花海,建设旅游步道等。

经大家齐心协力,桐子坳创造了三A景区,有了20多万的游客量,老百姓有了赚钱的机会。2019年,他们又创下了4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了七八千万元。

蒋先能家开开心心地搬到易地扶贫搬迁房,旅游开发以后,他小儿子开起了农家乐,两夫妇卖土特产,日子越来越好。杨海辉每每经过他的小摊,他总是大声热情地张罗:

海辉奶崽,来,吃吃吃,要不是你们当初那么耐心地给我做工作,也就没得现在的好日子了。

我家还成了县委书记结对帮扶的对象。龙根保的眼里有了幸福的光亮。

十月里,一阵秋风把桐子坳的银杏树吹黄了,村里游人如织。县委书记和扶贫工作队队长都说:不愁吃不愁穿了,您就带头开个农家乐吧。

买了几张桌椅用于餐饮,整理了8个房间用于民宿,把公路边的房间腾空做超市。扶贫工作队联系了县政府的供销社支持全新的柜架,价值达5万元。银杏叶黄时,一天来桐子坳的游客有三四万人,龙根保的农家乐一天最多接待过80多桌,800多人。数了数一天的收入,24000多元,盈利七八千元!

观赏银杏的旅游旺季每年也就两个多月,这样解决温饱不成问题,但要实现小康还不够。村里又充分挖掘本地资源、人文风情,把一季游发展成四季游。桐子坳不但有了300亩3000多株银杏树,还种有马鞭草60多亩120万株,开发了寻龙谷、风铃谷、歇马坪、觅杏谷四个古银杏群落观光景点,另有花溪景点、爱杏花海景点、仙女湖景点和小河江景点若干。

赚了钱的龙根保家于2016年又建了一栋新房,虽说当时借了十来万,但他很快就还清了。

杨海辉幽默地笑了笑,说,走过这四年,天阔云高了。目前桐子坳村的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我们打算成立餐饮和民宿协会,对民宿进行升级改造,不但富了袋子还要富脑子。

龙根保门前那五十亩乱子草正在风中欢快起伏。花草丛中有一座桥叫仙人桥,小溪从桥下潺潺流过。阳光下,龙根保年已90岁的妈妈安安静静地坐在门前,望着眼前的一切,眼里满含着幸福的笑意。不多久,炊烟从屋顶上升腾,漫漫消散在天际。梦叠着梦一般。

*长篇报告文学《印记》(2021年12月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节选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王丽君

编辑:唐雯

本文链接:https://www.spxrmt.com/content/646749/74/1270417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