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元宵元宵

作者:蒋佳原 编辑:李庆石 2017-02-28 18:57:16
—分享—

  从办公室出来,门外已是一片明媚天光,空气里满载雨雪后独属的清澈感。在心底盘算着日子:前两日是立春,接下来便是元宵,年也算是过完了。

  年幼时候总畏惧元宵节的到来,因为那意味着不管你有没有玩得尽兴,美好的寒假终将过去了。然而元宵节依然充满了诱惑--元宵一到,就能吃到软糯的汤圆和元宵。小时不识汤圆和元宵的区别,觉得它们无非都是胖乎乎的身子里藏着不同的馅儿,后来才得知,两者其实大有不同。

  元宵与汤圆,其实也可看作是北方与南方习俗的迥异。北方擅做元宵,是把馅块放入筛子里,倒上糯米粉,不停地筛动制成。南方喜食汤圆。汤圆的做法完全不同,是把不成形的馅料包在面团压成的面皮中捏合,程序倒有点儿像包饺子。

  爷爷生前最爱吃这些甜腻的糯米制品,因此每每元宵节前家里都会购置好些个汤圆和元宵,作为元宵节晚餐后的甜食享用。多年前的小城里不乏手工艺人,元宵节将至的时候,街上每隔几步就有卖汤圆和元宵的小摊。那摊主的手法娴熟极了,总让我望着出神:

  元宵的馅料通常呈块状,竹制的筛子里铺上糯米粉,再用足了暗力匀速摇动竹筛,直到糯米粉均匀地粘在馅料表面,如此才算皮薄馅足的元宵。汤圆则讲究软糯细滑,因此对原料的选用甚是讲究。糯米粉加水和成团后,需在阴凉处放置几小时醒面,醒好的面团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再用筷子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双手迅速旋转收口做成汤圆。做好的汤圆与元宵分开放置着,摊主总不忘吩咐来往的客人买回去尽快吃了,不要放置久了影响口感。

  南方的汤圆与元宵有多种“流派”,最出名的是宁波的“黑洋酥”汤团,即最常见的黑芝麻汤圆,面皮滑糯,馅料软烫,值得一尝;也有南岳等地,盛行炸元宵,外皮酥脆,一口咬下去却是满嘴的细腻,很能让人满足;家乡也有自己独属的汤圆,是用糯米粉与煎米粉和成的面团,放入姜汁红糖水里煮,在寒冷的冬天吃上一碗,暖胃亦暖心。

  爷爷胃口大,一晚通透的汤圆往往几分钟就见了底,急得我差点囫囵咽了下去。爷爷这时候总会慈爱地说:“不着急,慢点吃,当心烫了嘴。”奶奶也停下了收拾碗筷的身影,坐在一旁陪我我慢慢吃完。

  爷爷辞世后,家中仍然保留着元宵节吃汤圆的传统,只是街上制作汤圆元宵的小摊越来越少,如今已灭了踪迹。

  前些时候去超市,发现冷藏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汤圆。桂花馅的,猪肉馅的,玉米馅的,水果馅的,甚至还有蔬果汁制成的五彩汤圆。可无论如何,这些总不能让我提起胃口来。

作者:蒋佳原

编辑:李庆石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