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牌姓氏考》——奉姓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奉定勇 编辑:兰莉 2021-01-14 11:55:06
—分享—

【姓氏起源】奉氏,可源溯颛顼之裔,是一个较为罕见的姓氏,又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古老姓氏群体。相传最早得姓于秦末,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奉氏人口不多,但在这一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成为中国500姓之内的姓氏,谱写了自己辉煌的发展历史。据相关典籍记载与族人传录,奉氏得姓来源有多达九种说法,这里仅介绍三个主要的、影响较为广泛的得姓说法与渊源。

1、源出嬴姓,属避乱易姓为奉氏

据始修于元朝大德年间(1307年)的湖南新化《奉氏族谱》载,秦献公次子嬴季昌为避长兄嬴渠梁秦孝公 (前381—前338年在位)迫害而潜隐遗踪,敛迹韬光,以避其难,由桂林象郡徙江西吉安永丰。为纪念祖宗,不忘根本,后世子孙将嬴秦的秦字除掉下面两点为“奉氏”,更名吉。季昌的后裔子孙中,多数仍沿袭先祖所更之姓,称奉氏,世代相传至今。湖南新化及外迁的嬴姓奉氏人口皆尊奉吉(嬴季昌)为得姓始祖。

2、源自姜姓,属于以帝王赐号为氏

汉高祖刘邦赐齐国名士娄敬为刘氏,拜为郎中,号奉春君,后又封其为关内侯。其后裔子孙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奉氏,世代相传至今。据《宁远奉氏氏族源流》记载:“奉氏源于汉封奉春君,后以官为姓。”姜姓奉氏族人皆尊奉娄敬(刘敬)为得姓始祖。

3、源于古越族,属于被迫大迁徙中演化出的姓氏

《千家姓》中记载奉氏为“桂林族”。这源于古代生活在灵川府一带(今广西灵川)的古越民族和建立的古越国。战国末期,古越国被楚国征灭被迫大迁徙。越王诸子孙中,一支辗转至江南两广海滨一带,另有一支向岭南腹地、中南半岛迁移。为纪念此次族民的大迁徙,许多古越族支均以“俸(奉)”为族号,后演化成为姓氏,称俸氏。汉朝时期简化为奉氏,至唐宋之际普遍出现“奉”姓。奉氏族人在广西地区的一支大部分随当地改为了瑶族;而在云南地区的一支大部分则随当地改为傣族;但在四川、江西、湖南地区的奉氏则大多融合于汉族。奉氏如今是湘南、湘西南少数民族中操持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瑶族大姓。亦有说法,“奉之为姓,顾其侧有人旁者,或谓后人传写增之也”。到清朝时期有了以“俸”为姓,四川乐至、资阳今用“俸”为姓氏,视为奉氏一支脉。

来自上述三个得姓渊源的奉氏后裔辗转迁徙、散居各地,宗支派分繁多,目前已统计到的支族就达36个,收集到的字辈就达42种;繁衍生息,全国奉姓族裔鸿丁已达数万,主要分布在国内湖南、四川、广西、安徽、浙江、江西、山东等省区的45个县区和港澳地区,以及海外许多国家,分属汉族、瑶族、苗族等民族,形成了以桂林、武陵等郡望堂号。

【沿革分布】经查,现有的双牌籍奉姓人口皆属外省和外县迁徙而来的客籍人,现有人口约2000人。因源流失考,上限考至两宋间的奉朝瑞、奉天门、奉天宝、奉相保、奉发八、奉洞然等为奉氏入湘始祖。今天双牌的奉姓族人分别为奉天宝、奉天门的后裔。

南宋初年,始祖奉天宝率三子神佑、水佑(1141—1217年)、圣佑由江西泰和县迁至广西富川、江华、灌阳等处拓荒定居。天宝公四世尊养(水佑孙、诏呼长子,或名百十郎,号时萱公)为双牌永江、何家洞、上梧江三地奉氏始祖。先定居广西全州东山,后移居道州泥阳二都打鼓坪(今双牌县打鼓坪乡),洪武以来居永江盘古洞。奉氏分派,各自择业,始祖奉百十郎四世孙伯诚郎(号孔清)从永江大坪村3组芭磥又转迁道县北区三江乡大甲漯,于今上梧江瑶族乡新立村奉家岭定居。亦有说法:上梧江奉氏(瑶族)于元朝从江华县水口搬出,落于双牌永江大坪村3组芭磥,明朝初年由继始祖奉孔清(先祖奉朱安之孙)又移居今上梧江新立村奉家岭。

奉天门为奉氏另一入湘始祖。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奉命靖边,建功立业,族人由今江西萍乡市上粟县彭高镇迁衡山之凌溪落业,元朝至元九年(1272年)再迁郴州桂阳县白水洞结庐而居。五传千一、千二、千三、千四郎旋徙宁远北乡(今祁阳)猛江滩定居,各立门户。千四郎之长子万八郎奉志清(名德良)于明初迁居双牌县五里牌大河滩(原昙花村,今潇水湾村)。

从上述入湘入双沿革情况看,今天双牌的奉姓族群在双牌这片土地上繁衍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入双时间早。天宝、天门二公族裔辗转迁徙,均在明初迁入双牌,至今在泷泊大地立家立业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二是迁源地集中。奉天宝的后裔从江西泰和县迁入,今主要居住在原永江乡的永江村(盘家洞)、夏家洞、六盘等地,何家洞镇的大坪村(何家洞村)、小坪里、粗石江村,上梧江乡的新立村、青春村;奉天门的族人由今江西萍乡市上粟县始迁入湘,今主要居住在五里牌镇的昙花村、田洞里村。总体是“大杂居、小聚居”在3乡镇的8个村。此外,还有迁徙辗转复杂、发展不一、民族身份和生活习俗各异等特点。

【姓氏文化】

1、辈分

奉氏族人定班立辈可考于两宋。双牌奉姓人口入湘至今,何家洞镇、原永江乡的奉姓班辈先异后通,与上梧江乡异同相间,五里牌镇的奉姓班辈与前者均异以殊,各支奉氏辈分班次如下。

(1)原永江乡永江村等:(百六八伯)千万付裕兴,法贵正国尚,一二三四五,大德茂朝廷,世代家声振,荣名学仕宏,忠良效远志,文明庆吉祥。

(2)何家洞镇大坪村、粗石江村等:(时百千)万本宝福二,宗祖朝国尚,一二三四五,大德茂顺廷,世代家声振,荣名学仕宏。

(3)上梧江乡新立村、青春村:朱永孔祖真,世贵应朝廷,耀一二三仁,国正天元定,文高明德祥,开昌祝大吉,宗日少年光。

(4)五里牌镇昙花村(今潇水湾村):天高九辛千万志,仁义大廷天三,宗(忠)良上登思彦友,文章明继起光永耀。

为传承奉姓历史传统,双牌的各支奉氏族人大都编修或续修了族谱,加深了血肉感情,巩固了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了“天下奉氏一家亲”的理念。 尤其是1999年始,双牌的奉氏族贤走出县界,与本市祁阳、江华、宁远等县和四川、广西等省区族众一道共倡创修全国奉氏通谱,约定并统一了第二十九代以后的新班辈,首次实现全国多地奉氏族谱的合修。并倡导选用先贤已排定的可沿用1500年之久的80字班行诗:忠孝传家学,贤才立纪纲,繁华由福泽,富贵重伦常,善治方可盛,纯修必吉祥,发达承祖训,先后升书香,建国初开泰,维新运际亨,奇逢登上世,时彦有英声,辅佐邦长定,敦行业自成,通经能植品,百代仰嘉名。

2005年奉武先生在深圳创建“天下奉氏一家亲”QQ群网站,2012年奉小平先生创建“奉氏宗亲网”,成为家族文化传承的新平台。与此同时,奉正明老先生、奉石刚先生等付出了许多的心血,为族人编修了《奉氏家族文化》《奉氏文化》及其续卷。他们的努力得到了各社会贤达的好评,对保护和传承奉氏传统文化,弘扬本族优良传统,教育族裔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立志勤业,共建精神家园,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巨大贡献。

2、奉氏家训、家风、家规

(1)家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敬祖、睦族。

12.9双牌姓氏考-定稿  配图208.png

《奉氏家族文化》(续卷)

(2)家风

尊祖宗、孝父母,敬尊长、重师尊,禁贪奢、守法纪。

(3)家规

讲忠义以报国恩,敦孝义以重天伦;笃友恭以和兄弟,重勤俭以安兴业;勤诵读以育子孙,尊师儒以宏教化;笃恩爱以睦宗族,办义事以扬传统;慈孤幼以善其事,慎交友以杜后患;戒悔言以息祸端,宜忍让以彰高风;戒骄傲以养德性,戒过饮以守仪度;宜疏财以济涸辙,须隐恶而宜扬善;戒诉讼以安良善,戒唆讼以挽浇浴;开自新以除愚贱,存宽厚以扬美德。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奉定勇

编辑:兰莉

本文链接:https://www.spxrmt.com/content/2020/12/15/870348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