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双牌姓氏考》——钟姓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迎春 编辑:兰莉 2021-01-14 11:54:31
—分享—

【姓氏起源】据史料记载和今人考证,中华钟姓起源有十种之说。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代,以邑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书籍所载,相传上古帝的妃子中有一个叫简狄的,因捡到一只燕子蛋,简狄吃了以后生下了契。后来契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传至商纣王时,有一庶兄名启,被封于微,见商朝管理不好,上书商王,商王又不听,于是出走。周武王灭商后,微子投奔周武王,后来他被封为宋。至宋桓公时,宋桓公的儿子敖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他的后人于是以地名为氏或单称钟氏,代代相传。

2、源于嬴姓,为复姓钟离所改。出自周王朝时期伯益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周王朝初期,周武王姬发将远古东夷族首领伯益的后人封在钟离邑,后建有钟离国,亦称童鹿国,是一个很小的诸侯国,子爵,国君称钟离子。钟离国最初的国址在山东地区,后来在东周初期迁到淮河中游(今安徽蚌埠)。到了春秋中期,钟离国被强大的楚国攻占,钟离国灭,楚灵王分改钟离国故地为濠州、舒城,钟离子被迫成为楚国的下臣。后楚灵王又允许其复国,但成为楚国的附庸小国,钟离国君的爵号降为“君”,国境限于钟离城一带(今安徽蚌埠小蚌埠镇双墩村)。

12.9双牌姓氏考-定稿  配图838.png

《钟氏族谱》宗源简序

3、源于芈姓,楚公族钟建封于钟吾国,其后为钟吾氏,后简写为钟氏。东周时钟吾子爵封地,建立“钟吾国”,在今江苏新沂市。公元前512年钟吾国被并入吴国。周元王四年(前471年),又被楚国夺回。

4、源于羌族和吐谷浑部落等,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西汉甘肃临洮的钟羌,以族名汉字音译为姓。北魏孝文帝执政时期,有羌族人内附,孝文帝特赐其姓钟氏,全名为钟岂。其后裔子孙世代为钟氏至今。秦汉以后,北方部落逐渐强大,不断南侵扩张,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战火连年不断,中原政权频繁更迭,北方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迁东移。北魏吐谷浑部落的羌族、唐朝川北岷山的羌族中均有钟姓。

5、源于畲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少数民族中钟氏最多的是畲族,传说是高辛氏后裔伯夷的后代。传说,畲族的始祖盘瓠生有三子一女,三子分别姓盘氏(盘庚)、蓝氏(蓝光辉)、雷氏,一女名叫龙郎公主。后来,有一个叫钟志深的汉族青年入赘,与龙郎公主结婚,因而由汉族改为畲族,并将汉姓钟氏带入畲族,钟志深遂成为畲族钟氏的始祖。 隋朝岭南临贺的俚人有钟姓,临贺大概在今广西钟山和贺州地区。畲族钟姓的先民,与汉族长期混居,汉化程度较高。畲族钟氏一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赣、粤、桂数省之地。

6、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钟吉氏,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抚顺(今辽宁抚顺)、乌鲁特(今内蒙古东南部兴安盟地区)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onggi Hala。清朝中叶以后,蒙古族、满族钟吉氏所冠汉姓即为钟氏。

7、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满族宗佳氏,亦称周佳氏,或音译作钟吉氏,满语为Jonggiya Hala,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掳携后融入鲜卑族,后逐渐衍化为辽东女真,世居辉河(今黑龙江上游或嫩江一带),后多冠汉姓为钟氏、周氏等。满族觉罗氏,满语为Gioro Hala,后有冠汉姓为钟氏者。

12.9双牌姓氏考-定稿  配图841.png

《钟氏族谱》

8、源于彝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彝族钟氏,源出狄俄米安家支的钟里氏、钟拉氏。后在明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单字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

9、源于裕固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裕固族钟氏,源出贺郎格家部落钟鄂勒氏族,世居甘肃南部,在清末民初改汉姓为钟氏。

10、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今白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縻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改为汉姓钟氏,世代相传至今。

其主要为前三者。汉族钟姓尊钟烈为太始祖。

【沿革分布】

12.9双牌姓氏考-定稿  配图845.png

《钟氏族谱》

无论是复姓的钟离还是单姓的钟,都发源于今安徽省境内。

现定居在双牌县的双牌籍钟姓人口有众多处,比较集中或具代表性的有:

第一处在江村镇牟江村钟家院子,十余户近百人。据钟昌斌(道县政协副主席退休)老人介绍,该族于一八三几年由河南开封搬至湖南平江与浏阳和江西交界处;1890年迁至道州马蹄(今双牌)村对面杨梅园。在杨梅园住了十多年,后因家庭富足,常受土匪敲诈抢杀而分散到宁远、江华和上梧江、江村一带。其中有两兄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迁到牟江,并分别生育三男二女。

第二处在江村镇小岱村,四户二十多人。据村民钟永和的父亲回忆,该族首先由广东迁至宁远县中和镇白云山农场夏家漯,并在那里生活了七代人。20世纪50年代初期,迁移到小岱村定居。当时是兄弟四人举家迁入。其派语仅有十辈:一二道有光,文方孝远志。

第三处在上梧江瑶族乡马家村,十六户七十四人。据村民钟远志(曾任村秘书)介绍,该族从福建迁入马家村山牛漯。初来时为三户。

第四是因工作需要,1975年9月,从新田县调入双牌的一户五人。钟太彦,曾任双牌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钟氏文化】

1、班辈

(1)江村镇牟江村钟家院子班辈:恢振连科甲,承修定炽昌。魁星高北斗,名士耀南唐。礼乐家声远,诗书世德长。文章辉上国,富贵永传芳。(2)江村镇小岱村钟姓班辈仅存十辈:一二道有光,文方孝远志。(3)上梧江瑶族乡马家村现仅记得派语有:孝友文方远志。

2、郡望堂号

(1)川郡: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置郡。以颍水得名,治所在今河南禹县。相当于今河南登封、宝封以东,尉氏以西,密县以南,叶县、武县 以北的地区。

(2)竟陵郡:秦置郡,治所在今湖北潜江西北,西晋时封江夏郡置,治所在石城。南朝宋时相当于今湖北钟祥、天门、京山、潜江、沔阳等地。

3、修订《钟氏族谱》

汉族钟氏族谱,主要有两大派系,即烈公(钟烈)与堂公(钟堂)派系。

烈公派语(新)为:颍川开泰运,文明兆吉祥。祖德流韵远,宗功庆泽长。俊彦匡社稷,良才可安邦。修齐彰哲理,治平显隆昌。锡爵勋名懋,忠孝家声扬。学优为民仕,艺臻谋国强。仁义礼智信,谦恭方正刚。阳雪涵高洁,诗书衍馨香。松梅守操品,兰桂蕴芬芳。敦睦道通达,勤奋业兴旺。江清日月明,海晏乾坤朗。承绪传恒久,继绍更辉煌。

堂公派语(原)为:身立在朝堂,当显富贵扬。仲崇廷德广,天锡凤翱翔。名标经国泰,升平颂诗章。灵毓南湘着,统绪图谋良。余庆多萃荟,清莲景芬芳。飞鸿家声茂,高山瑞气光。礼乐绍先则,万代继书香。紫鹏钧曜宇,文华世泽长。志豪英俊秀,源远笔永康。

原堂公派语对接新烈公派语为:“升平颂诗章”对应“衍馨香松梅”。即:“升”(22世)对应“衍”(78世)。

4、钟氏家风

孝悌家风顺,精忠国运昌。礼恭修身本,仁义立业纲。富贵犹勤俭,贫穷志要良。言行防过错,恩德切莫忘。正大传耕读,公平作贾商。从政守廉洁,治学耐窗寒。作风严细谨,赌博不临场。族人当亲睦,遇仇必自宽。国法警必畏,善事尽禳邦。一生惟苦搏,百世有馨香。

5、钟氏家训

勤耕以安身,善学以修身,笃行以立身。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刘迎春

编辑:兰莉

本文链接:https://www.spxrmt.com/content/2020/12/15/870420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