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弘扬双牌库区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奉定勇 编辑:唐雯 2021-12-23 15:35:38
时刻新闻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双牌人民无论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时期,还是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无论在春潮澎湃的改革时代,还是在奋力逐梦的新时代,用汗水和热血绘就出一幅幅奋斗画卷,沉淀、凝结、铸就出一座座精神丰碑。双牌“库区精神”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库区精神”的沉淀形成,源于双牌水库的修建。修建水库意味着移民,让库区的人民抛舍家园或者背井离乡,作出牺牲和奉献,因此库区又叫水淹区、或称移民区。据统计,双牌水库建成后,共移民搬迁7880户、30273人。在近60年的时间里,库区人民听党话、跟党走,形成了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坚毅奋斗的自强精神,崇尚道义的互济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同全县人民一道实现了全面小康,今天正豪情满怀地踏上新征程。这就是生成于建设和改革时代,跨越时空、极具时代价值的“库区精神”,深刻地影响着双牌的发展。

一、双牌库区精神是一种牺牲自我的奉献精神

双牌水库位于湘江东源潇水中游的双牌境内,于1958年正式动工,1962年建成蓄水;控制流域面积10330平方公里。水库投产近60年来,累计发电350亿千瓦时,创产值近40亿元;修建的右干渠绵延92公里,灌溉双牌、零陵、冷水滩、祁阳等县区(市)农田32万亩,使全国著名的七大干旱走廊之一的祁-零(祁阳-零陵)走廊成为千里沃野,国家粮仓,为湖南工农业生产和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水库蓄水后,当时双牌县原有的15个乡镇中的江村镇、上梧江瑶族乡、理家坪乡、塘底乡、五星岭林场、五星岭乡、泷泊镇等7个乡镇场,24个行政村,161个村民小组80%以上的稻田、50%以上的山林被淹,共淹没山林、熟土、水田等18239亩;淹没民房3677栋、33万平方米。从此,上述七个乡镇3万余人成为双牌水库移民,成为“库区精神”的主体。尔后,若加上后来相继建设的双牌单江水库(1976)、永州南津渡电站(1994)等,使该县原尚仁里乡、原平福头乡、五里牌镇又增加移民1066户、10858人,从而使双牌县10个乡镇土地被淹,失地农民总数达到了8946户、41131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点水淹区大县。

今天,双牌水库成为镶嵌在潇湘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得益于库区人民听党话、跟党走,甘于牺牲、积极奉献。一是舍家为国的红色情怀。双牌水库建于1958--1962年,双牌水库移民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正值“大跃进”“共产风”和遭受三年特大自然灾害过后,国家没有钱,当时采取“后靠式搬迁”的办法,没有任何补偿,政府一声号令,迁移的人们就卷起铺盖,怀惴着对党和政府的忠诚往高山上搬。他们最后选择靠后搬迁到海拔600-800米以上的高山居住。不像三峡移民那样,国家有规划、政府有组织、资金有保障,保证移民“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和长治久安”。双牌库区人民依依不舍、含泪迁移,表达的是对故土的热爱;舍弃家园和赖以生存的土地,体现的对国家建设的支持,彰显出“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的红色情怀。譬如,该县上梧江瑶族乡乡府所在地“上梧江”,别名上埠港,意为水陆两通最好的经商码头。过去是商旅往来的繁华之地,今天该乡变为全县最大的是山区乡、移民乡和水淹区,库区移民最多、比例最高。跟塘底乡、江村等乡镇一样,均因被潇水库区“横割竖剖”,生存生活发展环境相当恶劣。就拿交通来说,长期极度落后。“看到屋,走到哭”“不能陆上跑,隔河隔千里” “对面能说话,会面需半天”,形象地道出了库区人民“行路难”。二是转业护绿的政治情怀。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更多移民搬迁到大山深处,拓荒造林成为多数人的主业;临近潇水岸边的靠捕捞为业。生养休息几十载,成为“山民”的库区人们,盼望着、盼望着,山绿了、林成了,杉树熟了,潇水两岸千层绿,库区大多地方成为了全县的重要林区,伐木卖钱成为库区人民几十年里极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十八大后,库区人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家保护生态的各项政策。山民放下“斧头”封林育林,渔民破“网”沉舟,禁捕上岸,自断“财路”,护“绿”转“业”,又一次彰显“牺牲小我为大家”的家国情怀。

二、双牌库区精神是一种坚毅奋斗的自强精神

过去的几十年里,库区百姓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他们自力更生、开荒拓土,战天斗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坚信“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而展现出一种坚毅奋斗的自强精神,表现为:一是不怕苦、能吃苦,勤劳作;二是敢创新创业求自强。库区人民不甘贫穷,为改变落后面貌,几十年如一日,“日出而作,日落而归”,辛勤耕耘、勇往直前。坚持发展林下经济,培育出了通过国家地理标志的地方品牌“双牌虎爪姜”,产品远销泰国、港澳等国家和地区及广东、海南等省市;江村镇库区人民省驰名商品“剁椒鱼”。库区借助国家扶贫的根本之策,乘上脱贫快车,大力做好产业开发,增强自身“造血”功能。仅上梧江库区群众,常年种植虎爪姜面积8000余亩,年产量3000余万斤,每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近亿元,年人均增收约3000元。五星岭一个叫蒋先吕移民户,养殖山羊五年,规模从最初的20只发展到现在的80多只,加上林木生产、零工收入、政策补贴等,一家的年收入达到了92672元。库区百姓有的通过创业成为产业“明星户”。五星岭乡朝阳村村主任蒋海波介绍:“目前村里有5个大户,生产厂棚4000多平方米,去年的产值有60多万元,今年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还比去年好,产值翻了一番。”库区群众掌握了脱贫、致富的“有力武器”,如期实现整体脱贫,走上小康。坚持精神自强,期盼打造精神家园。库区人民铭记毛泽东同志说的“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期盼结合云台山旅游开发,建一个“库区精神”展示馆,既发展红色旅游,又可找到精神慰藉。

三、双牌库区精神是一种崇尚道义的互济精神

几十年的环境磨砺,库区百姓在开放拓土、谋求发展中逐渐结成了互助共济生产生活关系、崇尚“人不负我,我不负人”价值追求,随着时间的沉淀,历久弥新,深深影响库区人的生活。一是互助共济。在高大山的条件下,大家懂得“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道理,信奉“远亲不如近邻”的社会哲学,因此注重睦邻友好,邻里有急事、忙事、烦心事,大事、喜事,大家往往能做到互帮互助,不讲条件做“义工”。二是讲求“做事不负人”。山区的特殊的熟人社会,更不敢饥寒起盗心,行鸡鸣狗盗之事。生意交易的经贸活动中,不敢缺斤短两,真的能做到“童叟无欺”。上梧江等地成为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治安绿洲”而久负盛名,是有文化基础的。库区精神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孕育出了库区精神。库区精神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宝贵的精神力量,必将继续影响着双牌的发展。刚刚脱贫的双牌,没有长株潭那样的先进制造业基础和科技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我们唯有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弘扬双牌“库区精神”,提振人们的精神、提振干部队伍的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建好“两城两区”,为续写现代化双牌新篇章注入强大动力。

(作者系 双牌县委党校 奉定勇)

【二审:兰莉  三审:周凌文】

来源:双牌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奉定勇

编辑:唐雯

本文链接:https://www.spxrmt.com/content/2021/12/23/106716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双牌新闻网首页